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传扬非遗魅力

时间:2024-07-2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原来机器人是这样比赛的啊!”置身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现场的尚冈完小五年级学生阮新林满眼都是新奇,对于他和小伙伴们而言,“机器人”只在屏幕中见过,看见“活物”还是头一次。“这是主控器、马达、循迹器,你在电脑上编写一个指令,机器人就能按循线行驶。”来自昆明的选手程一鹏向磨憨少年分享让机器人“活”起来的奥秘,赛场一隅,程一鹏和阮新林聊得不亦乐乎。

云南省省会昆明与国门磨憨,因中老铁路一线相连。7月21日起,首次举办的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青少年交流活动,让大家从科普盛宴出发,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一周的时间,体验沿线多城的非遗和特色人文。

小讲解员心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6个民族的48名土司、头人、代表和军政领导用汉文、傣文、拉祜文纷纷签下自己的名字,立下了这块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来自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的钱黎馨,不仅是交流团的参与者,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民族团结小讲解员。

钱黎馨表示:“作为一名宁洱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讲述好,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知道。”如今,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青少年和钱黎馨一样,都成为了台前幕后的民族团结宣讲者。灵活多样的宣讲学习方式,让小讲解员和同学深刻领悟先辈们的革命斗争精神,深刻感受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提升小讲解员对红色文化宣传意义的理解,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意识。

此次交流活动走过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普洱市以及磨憨镇,“每到一座城市,我们就会和大家分享自己城市的故事。”盘龙区桃源小学老师表示,大家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云南民族博物馆,到普洱民族团结园、新国门磨憨,各地青少年都在用特有的方式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红色基因沿着中老铁路代代相传。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嵌式交流

在普洱绝版木刻和茶山现场,青春的气息与文化的韵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交流,要进一步深化各民族文化互嵌,促进文化认同、情感凝聚,进而实现各民族的共通共融。各族儿女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推进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资源。它来自历史、存于现实,也将延续于未来。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20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非遗传承人正专注地雕刻着木板,每一刀都精准有力,线条流畅。他耐心地向交流团讲解木刻的历史、技巧和意义,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这项古老艺术的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尝试在木板上刻下自己的第一笔,仿佛是在与过去的历史对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在绿意盎然的普洱茶文化茶园,交流团青少年戴上斗笠,化身勤劳的小茶农,学习如何识别茶叶的嫩度、如何正确地采摘……阳光下,他们的身影忙碌而欢快,手中的茶叶篮渐渐满了起来。随后又在制茶车间亲手体验了从杀青、揉捻到干燥的传统制茶工艺。茶香四溢中,大家不仅学到制茶的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以城带边、以城兴边。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持续发力,促进沿线联盟单位形成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共享的传承方式。通过在盘龙区打造先行示范,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交流活动形式共同绘制一幅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科教兴国的美好画卷。(昆明市盘龙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