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人居环境“新模式” 保山田园镇四角田村有“奇招妙计”

时间:2024-07-0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赵晓杨

“村民房前屋后整洁了,环境卫生变好了,庭院绿树成荫、花香弥漫,这样的生活真幸福。”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村民李蓉蓉说起村里的变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从“7个专项行动”“三清一改”,到“以工代赈”“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做法,着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跟乡村风貌,有效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

“一抓两治”刷新村庄颜值 农村环境变美了

在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迎宾广场,昌宁县绿巨能供销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和村民回收纸板、饮料瓶、旧电器等。

“以前家里的废旧物品都是当垃圾随手处理了,后来镇上、村上的工作人员来家里宣传垃圾分类,定点回收以后,我们也知道有些不用的东西是可以换钱,家里还找了个特定区域用来存放可回收垃圾。”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村民陈永东笑着说。“回收车定时定点来收购,价格都会提前一天公布在村组微信群,我们都能看见,我们有要卖的就可以拿着去卖,非常方便,东西少了家里也更干净了。”

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是农民群众内心的期盼。据了解,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正持续推进“一抓两治”,即抓垃圾源头减量、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等重点工作。

“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垃圾分类成为村民们的新时尚,通过垃圾分类,农户实现了增收。可回收物被分类收集后,经过处理变成了有价值的资源,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现在四角田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党支部书记段宏燃说。

在谈到如何推进“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探索生态文明宜居乡村建设新路径时,昌宁县田园镇五城同创办负责人李强介绍:“田园镇紧扣‘三个环节’,规范处置清垃圾。聚焦户减量、无害化、规范化目标,按照实用管用的原则,紧扣‘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3个环节,打破村庄界限,探索建立‘户清、组收、镇转运处置’‘户清、组收、村转运、镇处置’2种垃圾收集处置模式,推动前端分类合理化、中端收运最优化、末端处置规范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镇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全过程处置。同时立足镇情、村情,根据山区与坝区、新村与老村、集中与分散等特点,探索‘三种模式’,一村一策治污水,按照‘集中收集处置模+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散收集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基本思路,以‘源头减量、排放达标、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突出治理重点,坚持建管并重,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通过不懈努力,田园镇初步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闭环处理机制,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以上、参与率达70%,农村垃圾治理率达95%以上,垃圾源头减量推广率100%,;积极推进污水系统治理,全镇‘两污’治理率稳步提升。”昌宁县田园镇副镇长穆海涛说。

“以工代赈”激发村民自治 农民环保意识提高了

上午九点,在田园镇四角田村的一处庭院前,几位村民正在打桩捆扎竹篱,一天工资是120元。这是四角田村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的一项工程,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同时,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而增收。

在四角田村党总支书记段宏燃看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长效管护,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参与,而让百姓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受益,则让乡村振兴实现闭环。“以工代赈”的岗位都与村里的实际需要密切相关:村级河道路道要定期清理,绿化要时常保养,宅前屋后整洁的乡村风貌需要专人维护……这些技术门槛较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不需要相应资质便可上岗的、原本交由第三方机构完成的工作,如今都由本村村民自愿承接完成。

“一天120元,比我以前做保洁收入高,离家还近。只要干得动,我也不想在家歇着。”65岁的村民穆绍周是村里的“得力干将”之一,除草、扎篱笆、搬除杂物、庭院绿化美化等活,他基本样样能干。据段宏燃介绍,四角田村有16个村组,600余户农户,如今参与过“以工代赈”的村民已达200人次,“参与次数多的村民每年收入能上万,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产业赋能”提振村庄面貌 农民钱袋变鼓了

田园镇四角田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中,以优化庭院环境、发展庭院经济为抓手,改变群众观念,打造乡村新貌,让农家小院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我们村告别过去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脏乱差’现象,代之以庭院里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布局合理、垃圾污水有序治理的崭新景象,村民家家户户庭院花团锦簇,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容村貌的改善明显提升了生活质量,为村民们多元增收创造了条件。”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党总支副书记杨继泽说。

清新整洁的村庄,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生活,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田园镇四角田村风吹山村民李群花修建的庭院颇具特色,常有游客前来参观。今年,她开起了农家乐,收入也随之增加了3万元。宜居的新环境给她家的农家乐带来了不少人气。李群花说:“进入6月份以来,我家每天都有预约采菌、食菌的游客,尤其是周末家庭式的亲子采菌体验、品尝菌宴成为了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休闲旅游方式。”在环境改善中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盛夏的四角田村,宽敞的村道干净平坦,房前屋后绿植与花卉相互映衬,农家小院里各色鲜花竞相绽放、芬芳四溢……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乡村新画卷。

四角田村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只是田园镇乡村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下步,昌宁县田园镇将以四角田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为抓手,坚持以“341”模式,(三个一即坚持一个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一个思路:打造两山理论实践转化基地;瞄定一条路径:将生态村庄转化成生态银行。四项工程即:生态提升工程、产业融合工程、组织强基工程、乡村治理工程。最终达成一个目标即:将田园镇四角田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大力推进富有乡村气息、厚载乡土文化、蕴含质朴乡愁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精彩蝶变。昌宁县田园镇党委书记李仲华表示。(赵晓杨 保山昌宁县田园镇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