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白族扎染看“新中式”国潮之热

时间:2024-06-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贺莹

非遗是文明赓续的重要见证,是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和突出特性的重要载体。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年来,云南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众多非遗作品中,扎染技术厚积薄发,成为了独属于云南非遗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不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短视频平台都大放异彩,同时也让更多人因为扎染走进大理,走进非遗传承。

有景有物即是扎染灵感

6月的大理,依旧是那个有风的地方。扎染在古城、在凤阳邑,迎着风摇曳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在这里,有烟火就有扎染。听到的幕帘作响,那是白族人扎染创作。制作扎染的师傅说:“有景有物就有灵感,就把心中所想做成扎染作品。”  

大理白族扎染可追溯至东汉,彼时大理已有染织技法,明清时期,洱海白族人的染织技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洱海卫红布、喜洲布、大理布成为畅销产品。白族群众“‘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除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技术,由手工缝扎、植物染料浸染,永不褪色。“很多人是通过《去有风的地方》电视剧知道的扎染,我本人是因为在网上看了扎染饰品,才爱上的,后面我去了大理,就更喜欢了。”曾倩来自湖南省娄底市,从楚风之乡,到古滇云南,她感叹着这项古朴技艺能在此时此刻,依旧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扎染的魅力在于它来自民间劳作的“地气儿”,和艺术审美、色彩变化、线条流动、针脚走势,自然流畅本身就是一种质感。随着现代印染技术的引入,大理扎染也从单色发展出彩色,色彩相互配合,出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伴随技术,扎染图案也趋于多元,甚至可以在扎染店里看到《小王子》图案。

“我们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并融入生活,一直以来,研发扎染摆件、环保书衣等文创产品,也打造服装、家居等精品,变非遗资源为特色产品,满足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大理市蓝续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张翰敏通过大理白族古法扎染、手工织布、文化体验等项目,让扎染这门技艺变得多元创新。蓝续从云南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研发植物色卡超50种,研发新技法超60种。

“润物有声”融入人们生活

在大理,扎染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又销往全国各地,同时成为了去大理沉浸体验“非遗+旅游”“产学研游”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云南区域,甚至在今年爆火的哈尔滨也能看到扎染的身影,在一些高校中,成立了产学研党小组“扎染沙龙”。它也不仅是在本土品牌中夺目,扎染也出现在了很多国潮品牌中,成为了印花品类,“新中式”扎染在电商平台琳琅满目。

扎染的火热,印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走进民族文化,并且认同它,追溯它的前世今生,了解那一方布里生“花”所包含的大理白族历史,以及白族群众对生活哲学与艺术造诣研究,从而“与有荣焉”。

近年来,云南非遗发光发热。无论是《非遗里的中国》等电视节目,还是在进博会、南博会、中国旅交会等大热展会,又或是云南各地博物馆系列活动中,都少不了扎染的身影。“风物长宜放眼量”随着线上线下人们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喜爱与传播,云南瓦猫、唐菓子、纳西铜器、乌铜走银……和扎染一样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其代表的优秀文化也将会更加“润物有声”,走进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一点云南人民的审美震撼。(贺莹)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