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民歌游云南】傈僳族“非遗”之声 唱响美好生活

时间:2024-05-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津

云南怒江,是中国秘境之一。从山川到河流,从峡谷到森林,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神秘。在怒江的壮丽山水中,造就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傈僳族、独龙族、怒族……聚集在此的各民族交错杂居,守护着他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在怒江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傈僳族作为一个极具文化天赋的民族,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弹善吹。因从小耳闻目染,唱歌对调是傈僳族的一大特长,有“盐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之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怒江傈僳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承载了傈僳族大量民族文化信息,是傈僳族珍贵的智慧与精神财富,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地方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特殊珍视和保护。

傈僳族的民歌各式各样,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老幼都能唱。每种曲调演唱的场合不同,木刮通常在较为严肃隆重的场合演唱,内容哲理深厚、曲调悠扬古朴,是傈僳民歌的瑰宝,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较为有名的古歌音乐代表作有《生产调》《创世纪》《古战歌》《猎歌》和《牧羊歌》等。

摆时是傈僳族男女社会交往时的对歌活动,所唱内容包含民间传说、生产生活、情感抒发等,在傈僳族人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演唱时由一人领唱,多人合唱,并随着节拍有节奏的摆动身腰,欢乐自如。赛歌(摆时)的演唱内容有“呆我”“辖我”和“改等我”三种,较常唱的是“呆我”,代表作有“口弦调”等。优叶则是傈僳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意的民歌,优叶曲调抒情优美、委婉悦耳,深受傈僳族男女青年喜爱。演唱的内容主要是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和情歌,这种情歌的代表作有《逃婚调》等。

为了让“非遗”唱出大山,让歌声传向远方,一座沪滇协作共同发力的傈僳音乐小镇展现在世人眼前。“党的政策好,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首摆时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如今,傈僳音乐小镇已列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怒江州打造“峡谷怒江,养心天堂”旅游品牌的重点工作之一。游傈僳村落、赏傈僳音乐、观傈僳歌舞、品傈僳美食、享傈僳民族文化盛宴,成为了游客们来到音乐小镇的必行之路。这所非遗传承研习所,位于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付坝村百花岭自然村,如今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也绘就出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张津)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