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妥甸镇: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时间:2024-05-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苏晓燕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妥甸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优化社区布局,广泛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力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持续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构筑宜居宜业的幸福妥甸。

科学布局,优化社区“阵地链”。针对社区管理任务重、服务质量跟不上等问题,妥甸镇因地制宜全链条优化社区人财物布局,实现管辖区域合理、资源配置高效、管理人员优质。深入摸“家底”、广泛听民意。组建镇级调研组下沉社区开展社区建制优化调整专题调研,对社区地域面积、人口户数、小区分布、债权债务、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做到人口面积清、资产债务清、历史沿革清。召开村民小组户长会和小区业主大会深入宣传社区优化布局的初衷和意义,深入开展社区协商,对社区如何调整、如何命名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充分考虑群众需求,为社区优化调整凝聚强大共识。科学定方案、有序作调整。坚持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封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研究制定《双柏县妥甸镇城市社区优化调整工作方案》《集体“三资”划拨分配指导方案》,按常住户数1500—3000户的社区规模标准,将原有3个城市社区调整划分为5个社区,稳妥有序做好人口、土地、资产等划转,全过程无矛盾纠纷发生。高效配班子、做好传帮带。坚持人岗相适、利于社区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从“虎乡好支书中选一批、从现任优秀村组干部中找一批、从外出返乡能人中回引一批”的“三个一批”办法,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目前,5个社区共选聘45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40岁以下,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0%。建立镇党政班子成员与社区干部“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实行社区干部动态管理和评价,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作用发挥好的,列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优先补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

党群联动,拧紧治理“先锋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调动联动作用,引入联合治、包保管、“十联户”等机制,把党组织“嵌”在社区中、让党员“守”在网格中、让群众“帮”在邻里中。“大联盟”治理。利用妥甸镇地处县城所在地优势,依托党建联盟把驻县城各级党组织纳入社区治理共驻共建范围,构建起以妥甸镇党委为轴心、各级党组织为支点、覆盖城市全范围的社区治理“大联盟”,通过“大联盟”组织发动、统一调度,形成全民参与治理的浓厚氛围。2023以来,共召开党建联盟会议2次,为驻地城市社区办理承诺事项172项。网格化包保。结合全县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划分,把镇党政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编入13个片区城市治理工作组,对联系片区的小区、村组进行“一对一”全覆盖包保,对包保片区的街道、经营主体、住户开展“点对点”管理,形成“1+13+86”的城市综合治理网格,实现管理全方位、治理“无死角”。2023年,妥甸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乡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原康和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联户长互助。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互帮互助模式,科学合理划分“十联户”单元,优先选取有威信、有责任心、能力强、热心居民事务的党员、居民代表、五老人员等担任联户长,每季度入户开展1次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以来,657名联户长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普法宣传、反电诈宣传等16轮1.7万余人次,帮助解决群众困难问题300余件,发现整改小区安全隐患问题124个。

精准聚焦,延伸基层“服务链”。聚焦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搭建优质服务平台、落实关心关爱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个平台”一站式服务。紧扣信访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便民服务三个重点,规范化建设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在综治中心成立“如家信访窗口”“老杨调解室”,邀请信访工作经验丰富、热爱调解工作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杨绍兴到社区“坐班”调解、传授经验,探索“五步工作法”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调解室、终结在社区;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党务、政务、居务、商务以及社会事务等10个便民服务窗口,公开发布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服务承诺,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2023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55起、为群众办理便民服务事项946项。“一老一小”全覆盖呵护。将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分类建立辖区“一老一小”基本信息台账,100%签订委托照料监督协议,实现留守老人和儿童监护责任全覆盖;在5个社区配套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康复、健康管理、心理辅导、委托代办等服务,让每一位老人在社区就能感受到如家般的关怀和温暖。(苏晓燕 妥甸镇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