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克州教育“篇章”,奋斗是主旋律,不断探索的经验积累成为迈向优质均衡的阶梯,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蓝图更加清晰。
2023年,区内初中班录取分数提高4.53%,中考平均分提高7.27%,增幅居全疆首位,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2.16%。数据展示实力,也是克州教育提质增速的有力展现。
高位引领促提升
州委、州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课题,围绕教育领域重点堵点热点问题,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支持保障服务力度,着力激发办学活力,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召开教育大会、常委会专题研究,深入学校调研;实施“四化四好”培根铸魂行动,发挥党建示范校、书记(校长)领航工作室示范引领,助推组织规范和双管齐下、全面提升。
建立政府责任机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构建城乡一体、校际平等、倾斜薄弱学校的全州教育经费统筹运行体系,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经费财政保障、城乡学校均衡配置的局面。
州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州教育局党组书记王春林说:“克州教育局将以70年州庆为新起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克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克州锚定目标,用创新赋能,用改革破局,源源不断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量质提升筑基石
克州主动顺应群众“上好学”的期待,着力解决短板弱项,推动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最亮丽的“港湾”。
克州实验中学等7所学校建成使用,增加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学位4500个,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正在加紧开工建设的阿图什市第六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容纳学生2000名,主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转学就读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区办学条件,有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克州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该院充分发挥江苏、江西教育援疆作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得到很大提升。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7亿元,建设多功能教学楼、创业楼、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该院与20多所职业院校建立“校包系”对口帮扶机制,让该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顾卫杰说:“学院将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众多思政课教师用学识魅力、人格情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克州二中高三(2)班学生蒋欣勇说:“课堂上,思政课教师讲述的优秀人物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克州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组建教育系统党团队员宣讲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大宣讲3200余场次;配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发放专职思政课教师津贴。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列入职业教育基础课程,持续巩固学前段、提升义务段、拔高高中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箐箐校园已逐步形成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区域办学面貌。
“引育用留”聚星火
克州视人才为珍宝,全链条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李国辉夫妇于2020年9月从云南楚雄来到阿图什市硝鲁克中学工作。2022年4月在阿图什市友谊小区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夫妻俩享受到共计减免10万元的住房专项补贴。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克州设立1亿元教育发展基金,奖励工作优秀、育人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提升明显的教师;落实购房补助、租房补贴和班主任、思政课教师津贴等系列措施,发放补贴719.5万元,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在强素质上,克州加大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力度,着力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从援疆省(市)引进教育专家到克州中学担任校长;通过教师招聘、安置公费师范生、大学生实习支教、西部志愿者计划等补充教师1130名,有效提升教师能力素养。
组建教育集团8个、教育联盟19个,选派148名本地城镇优秀教师到村任教,推行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农村学校包校支教,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本地教师、乌鲁木齐专家、援疆教师中选聘148名专兼职教研员,带领校本级527名教研力量,构建三级教研体系,搭建教研平台。
从“有”到“优”、由“优”向“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克州信心更加坚定、步履更加铿锵。(朱玮、候卫明,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