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世立:获奖只是起点 将继续瞄准更高目标前行

时间:2024-05-09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路文清

“拿到这个奖,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瞄准更高的目标去努力。我自己拿了奖还不行,我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像我一样拿到国家级的荣誉。”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世立说。

王世立现任云南曲靖呈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20多年来,他依靠一个“钻”字,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埋头苦干,从基层维修电工做起,成长为高级工程师、电气总工程师,最终成为行业大咖。他先后斩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2项;带领的团队从2017年至今,为公司获得86个专利,为公司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把科学技术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解决生产技术问题30余项,每年为公司创收2亿多元。他先后入选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云南省首席技师、曲靖市第一批“珠源工匠”,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评云南省第二届高技能人才“技术能手”、曲靖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和第一届“珠源最美科技人”,享受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在攻坚克难的技术路上,每做好一件事,都要付出艰难万险,王世立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钻研,

二十年磨一剑刻 苦钻研铸就过硬本领

王世立从学校毕业以后,一直在钢铁行业从事电气工作,从一名学徒工做起,这一路走来,记载了多少艰苦奋斗和辛酸血泪。

“建厂初期公司的条件比较差,所有的电气设备都是公司购买配件,根据生产需求自己设计图纸、接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公司里面现在很多的铁塔、配电柜、变压器都是他们建起来的,他们这一批电气技术人员也是公司里最早的一批技术人员。”220kV变电站的副主任说。

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开通了,它不仅跑出了新时代七彩云南的诗和远方,更成为新中国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当王世立看到云南的第一列高铁出现时,这位呈钢人热泪盈眶。因为沪昆高铁使用的钢材,就是呈钢集团生产的特种钢。

王世立清楚地记得,为了确保特种钢按时交付,全厂上下竭尽全力。在这个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为了让电力更加充足,他带领团队建设65兆瓦煤气发电项目,把炼铁、炼钢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全部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只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了90%的工作。可在发电机组安装时,又遇到了难题。没有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从外省请来的专家,一个个都走了。专家说:在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安装煤气发电机组。不可能,这三个字,如同锥子一样深深扎进王世立的心里,他不甘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就是呈钢炼出的特种钢。项目不成,绝不放弃!”他反复查阅资料、试验论证。先后发明了有害气体回收装置、发电机组自动降温系统,有效解决了高温、有毒环境中的施工障碍,又巧妙利用蒸汽机原理进行发电。终于,项目成功了!每天发电140万度,每年节省电费1.8亿元;特种钢按时交付了,不可能的事王世立办到了!

“电力安全是钢铁生产的生命线,突然停电的损失是最大的经济损失。而电力故障在生产中又是不可避免的。每闪停1秒钟的电,将会对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王世立说道。一个小小的故障,造成一个厂或者几个厂一起停电,这是全公司所有电力人的一块“心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借助公司转型升级的机会,他反复收集资料,从每个分厂到每个车间,小到一台电动机,大到一台变压器,从供电方案、设备选型、技术参数、保护定值等方面,都亲力亲为。当项目进展到一半的时候,又遇到了难题。当把省内外及行业内的专家请到公司,对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选型进行研讨时,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表示:“现在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做到。”正当大家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的时候,王世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零损耗深度限流母线残压保持”装置。在多次拒绝和碰壁之后,终于有一家省外的电气厂同意按照王世立的要求进行试验、生产。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试验,这项装置终于研制成功,解决了突然停电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难题。别人做不到的事王世立做到了。

做好“传帮带” 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技能人才的经验传承。作为技术骨干,王世立以其名字命名的“王世立工作室”也成了呈钢集团技能人才的“孵化室”。

王世立常说:“我一人成钢不行,得让厂里更多人成为‘特种钢’。”他毫无保留地教授每一个徒弟,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杆子成了徒弟们的日常标配,每月一次技能考试,必须超过90分成了徒弟们的家常便饭。

多年来,他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先后带出徒弟400余名。其中,有个徒弟叫李冬,只有初中学历,刚来时对电气一窍不通,王世立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他。每当有维修任务,就让李冬大胆操作,反复演练。渐渐地,李冬不仅喜欢上电气维修,还走上了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领奖台。(路文清)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