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黄草岭村:践行生态发展理念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4-05-07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余亭蓉

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腹地,四面环山的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黄草岭村,常住人口675人,有国土面积16.13平方公里,耕地665亩,林地26万多亩。近年来,该村围绕生态发展理念,通过探索高寒山区“两山”转化路径,走出了一条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景东县第一个因势利导发展特色经济,率先走上小康之路的高寒山村,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AAA级景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美誉。

阳春三月,这里樱花开遍,花香满径。明末清初开始,历经500多年的茶马古道,依然静静地躺在绿树掩映、鲜花烂漫的林间,生机盎然,承载着村落数百年历史变迁和村民祖祖辈辈的生活印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没有通公路,食盐、粮食、大米、糖、布匹等各种日常生活物资全靠马帮驮运,途经云南普洱前往北京等地。黄草岭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回忆道,景东县有5个乡镇的孩子们都是从这条茶马古道步行到县城读书求学。

茶马古道边,黄草岭村祖辈建造并传承下来的独特民居石板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繁茂的果林之中,承载着传统村落最美乡愁和传统文化根脉。

(景东县黄草岭村航拍图)

世世代代,黄草岭村民建造土木石结构的石板房,不仅冬暖夏凉,还可抵御四五月间凛冽山风的侵袭。石板房外墙面为土坯,房梁、屋架采用油松木穿斗而成,而房头则是村民就地取材,将村中石头凿成整齐的石片建造而成,放眼望去,尽是“坡面翘屋顶,青石无量灰”,阳光下反射出奇异的光彩,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黄草岭村石板房航拍图)

从整体构造看,石板房主体分为两层楼,一般一楼有三间房,中间是堂屋,主要用作客厅,两边厢房为卧室;二楼为纯木结构,可住人,也可用作储存粮食等生活物资。其房顶两端建有马头墙,形状为“马头”,不仅装饰美观,还便于主人爬上屋顶换更换石片。

行走在黄草岭村的小路上,可处处感受到“两山理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乡村振兴的深刻实践。“守护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培育乡村振兴文化动能”是当地村民的真切感受和自觉行动。近年来,黄草岭村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以传统村落特色石板房为依托,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打造茶马古道“乡愁路”。结合全村历史文化和地理优势,打造沟迤头至景福镇勐令村“无量探秘”徒步线路和歇马场至御笔山“茶马古道”特色线路,使之成为承载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乡愁路”。通过提升配套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展“厕所革命”和美丽庭院“增色增彩”建设,让游客“愿意来、住得下、玩得好”。

保护利用传统“石板房”。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石板房民居建筑风格,以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加招商引资等方式打造特色民宿。通过村落石板房老屋保护政策支撑、保护价值宣传引导、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举措,有效增强了当地村民的保护意愿和文化认同。

培育传统产业“新动能”。通过布局农村电商,做实新型技能培训,培养“会生产经营、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农民带头人,提升黄草岭生态旅游知名度,以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每年到黄草岭村旅游的人数逾万人。

优化产业布局“焕新颜”。依托黄草岭丰富特产,以特色产业园建设为核心,打造樱桃、花椒、刺包菜等带着山野气息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布局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建设,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拓展绿色发展“朋友圈”。依托自然优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乡村振兴实践,深入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黄草岭村发展成果逐步向“一环”“两带”溢出。将班崴—黄草岭公路打造成“骑行+观光”特色网红路,带动县城—黄草岭—班崴“一环”周边新民、山冲、斗阁、景川路等村的特色农家乐发展和农特产品销售,同时向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两带”辐射,使黄草岭村真正成为“两山”理念实践转化高质量样板地。

当前,黄草岭村正立足实际,坚定贯彻生态发展理念,笃定绿色发展,把高寒冷山区无法种植粮食的劣势转变成发展林果经济的优势,将传统村落、古道、老屋文化传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走出了一条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听得到长臂猿、感受得到传统文化、记得住乡愁”的绿美乡村,正成为普洱市乃至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的典型。(余亭蓉,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茶山·古道·老屋’(项目编号:SKPJ202301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