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交集团按照“中央要求、地方所需、中交所能”原则,持续深化“中交助梦”系列行动,打造了“中交助梦”责任品牌,深入实施开展同心向党、同心助梦、同心创新、同心成长、同心同语“五个同心”工程,以有“形”之为、有“感”之举、有“效”之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实施“同心向党”凝心铸魂行动。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以深化党建联建共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国企党建联系点的政治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和民族工作深度融合。与少数民族区域地方政府党组织、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一对一”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对子,以联学联建、专题报告、辅导讲座、研讨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故事”及“中交故事”,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两个共同”和“四个认同”意识。已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立102个党建阵地,引导40个结对支部开展“一次调研互访、一次共同学习、一次主题党日、一次发展共商、一件实事共办”“五个一”活动,规范开展党建活动,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实施“同心助梦”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立足集团主业和资源优势,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乡村。结合定点帮扶少数民族区域和美乡村示范项目工作,突出民族创建的特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援建中交怒江连心桥、中交福贡木尼玛大桥等标志性民生工程,帮助解决了20余万群众出行难问题,打造中交怒江建筑产业园,通过采取“总部引领、分园辐射、村集体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重点在独龙江乡和派驻第一书记所在村采取“乡村集体+致富带头人+村民”的入股方式帮助成立发展乡村集体建筑公司,打造了怒江州6个村集体经济“百万村”,积累了定点帮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宝贵经验。
实施“同心创新”科技兴边富民行动。坚持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助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完善体系,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组建科技知识宣讲团队,开展“专家讲座到边疆”“科技讲座到边疆”等活动,以讲座、调研、科普等形式,强化科学普及和科技供给,为民族地区农特产业引入技术资金,在定点帮扶怒江州投入3.68亿元建设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投入1500多万元实施火龙果种植、饲草加工及肉牛养殖等项目,为脱贫群众打造了“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双保险。
实施“同心成长”教育提升行动。以“中交助梦工坊”为主要开展载体,聚焦产业工人、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群体,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联合地方开展素质培训、技能提升、就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协作。帮助5000余人接受建筑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获得就业,先后捐赠5.53亿元新建改建学校、开展教育培训并提供奖学奖教金,惠及师生20余万人。援助1600万元设立“中交助梦工坊”,打造怒江建筑行业培训及考试中心,1100余名脱贫群众参加培训并取得钢筋工、电焊工、安全员等执业资格,成为“金牌峡谷工人”。
实施“同心同语”普通话推广普及行动。坚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文字普及,联合地方统战部门、“蓝马甲”志愿团队、社会公益组织组成工作小组,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全面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入脑入心。建立内部少数民族员工、优秀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结对帮扶,设立“蓝马甲”语言推广“第二课堂”,加大企业用工语言培训,形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强大合力。通过开展中交“蓝马甲”志愿者支教、“土豆换午餐”计划等,为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架起知识的“云梯”,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联合高校院所,企校联动助力定点帮扶地区提升教学水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孩子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