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昌宁县:从赤松茸里走出的“红日子”

时间:2024-04-15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李素芹 汝南希

在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小龙潭路边的茶园里,俯身用手扒开厚厚的稻草,就会看见一簇簇戴着赤红色帽子的“白胖子”,穿过厚厚的土层,破土而出,那红色的小帽子上沾着的泥土和草秆是它成长路上的“勋章”,一朵朵赤松茸,长得如此敦实,在茶园里东一簇、西一簇地长着,整个茶园弥漫着赤松茸的香气,让人沉醉其中。

“你要把它的根部拿着,在靠近根部的地方,轻轻地旋转,然后再把它摘起来。在采摘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拉动太多的菌丝,这样它还可以再长出新的赤松茸。”现场,昌宁县嗨森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光俊正在向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介绍赤松茸采收细节。

“我之前在亲戚家吃到赤松茸煮鸡,口感鲜甜味道很好,当时就想看看它到底长在什么地方,今天到基地采摘,看到白白胖胖的赤松茸,整个采摘体验让我感到很满足,这个菌子原来是长在这样绿美的茶园里,怪不得味道这样好。”前来采摘的游客李路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物营养价值认知度的提高,菌类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赤松茸也占尽先机,成了抢手货,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四角田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4.6%,非常适合菌类生长。

田园镇依托千万工程产业示范项目及东北大学的援助,由昌宁县嗨森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实施,打造20亩的赤松茸林下种植基地。基地建成后由合作社统一实施管理,采取村级集体+农户+合作社3:3:4的合作模式按利润分成,四角田社区负责组织农户到基地进行有偿劳作,合作社负责后期管理维护,进行技术培训、销售、加工和出售,依法依规建账。出菇后,合作社和村级集体15天对一次账,将收益分红到指定账户,并且公开公示。

“四角田社区以林下生态野生菌闻名,此次东北大学在四角田推广茶园套种赤松茸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没有野生菌采收林地的农户,通过种植人工菌来弥补收入空缺,种植材料只需将稻草秆、玉米秆、桑枝或枯树这些打碎、发酵即可,而且在种植过程中,只需保证一定的湿度,不用施放任何化肥和农药。另外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环境和优化土壤结构,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园产能、增加茶农收入,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条。”昌宁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颖说。

“依托着我们社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我们采用林下种植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茶叶和赤松茸的双丰收,项目建成后,惠及全社区,可提供务工岗位37个,增加务工收入4.5万元。建立长效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田园镇四角田社区党总支书记段宏燃说。

“我家就在种植基地附近,我来地里务工,主要就是拌料、浇水、种菌子、摘菌子,工钱每天100元,这个技术也非常简单,我也打算种。”家住四角田社区的村民鲁国斌说。

“前期我在田园镇达丙社区已试种成功,并且实现全年种植、采摘。目前每年亩产鲜菇2吨至3吨,体验采摘每公斤20元至40元,每亩可实现经济收入5000元至10000元,通过初加工,有松茸干片、松茸干品等系列产品,其产品附加值可增至3倍。今年在田园镇四角田社区建设20亩种植示范基地,从3月份开始采摘,陆续可采摘到10月份。”李光俊说。

田园镇依托社区独特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深挖“茶园”经济,通过套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赤松茸,实现一地多收。目前,四角田社区种植的赤松茸已销往一、二线城市,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赤松茸的种植不仅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让村级集体经济“活”起来,同时,绿色的林下种植模式也让林下“生金”,村民们的日子也在赤松茸的种植中越来越红火。(李素芹 汝南希)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