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民歌游云南】一首《弥渡山歌》将时代印记传唱至历史长河中

时间:2024-04-03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姚敏

说起云南的民歌,《弥渡山歌》绝对是其中传唱度非常高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一句“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音乐一起,就能跟唱。

《弥渡山歌》是一首情歌。旋律轻快、清新优美,富有节奏性;乐句之间紧密联系、张弛有节,极具云南民歌特色;情深意长的绵延歌调展现出一种语重心长、情意无尽的感觉,得到了李谷一等众多歌唱家的青睐。而这首民歌之所以流传较广,与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在大理弥渡工作时将《绣荷包》《十大姐》《弥渡山歌》等经典民歌搜集整理出来脱不了干系。

弥渡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繁荣,也捎来了包括赶马调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人们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漂流他乡的孤独,动听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引发了弥渡人的共鸣。他们便也慢慢养成用歌声讲述生活,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惯。唐时便已有广泛的民间歌舞活动,清嘉庆初年《滇系》的“山歌九章”记述的就是当时的弥渡民歌。

千百年来,弥渡境内汉、彝、回、白等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南诏文化与黄河文化、中原文化、长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弥渡民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弥渡民歌现共有300多首,可分为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两类。以音乐体裁来分,则分为山歌、小调、舞蹈歌、风俗歌等类型。内容多为抒发爱情,反映山区放牧、赶马人劳作的艰辛和民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代表性曲目《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埂子调》《蜜滴调》《密祉调》《放羊调》《过山调》等广为流传,享誉国内外。2011年6月,弥渡民歌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在世世代代的口口相传中,弥渡山歌小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是弥渡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弥渡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以民歌、花灯作为弥渡的两大名片,鼓励挖掘特色文化,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让传统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2023年开始,弥渡县将连年举办小河淌水大理弥渡民歌节、小河淌水大理弥渡美食节,持续宣传和推介弥渡花灯、民歌和美食文化,全面展示弥渡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活环境,吸引广大游客到弥渡休闲旅游、吸引各类人才到弥渡创业发展。(姚敏)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