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汇溪记忆馆内再现土布织造技艺

时间:2024-04-02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刘芳 傅蔚然 施怀 史敏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南宋诗人范成大将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描述得栩栩如生,反映了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纺织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日,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社区的汇溪记忆馆内,一批民国时期完好保留至今的老式织布机揭开尘封往事,让人找回百年前的古老记忆。

旧时的纺织通常使用棉花、麻、丝绸等植物纤维,纺纱是将原材料的纤维进行加工,最常见的是手工纺纱,将纤维分成小束,用手指将其旋转,使纤维相互缠绕在一起制成纱线,织匠坐在织机一端,通过脚踏蹑板控制经线开合,手抛梭引纬,再推筘打纬,形成梭子在梭箱体内左右来回运动投纬,如此往返,不断织纬成布匹。无论是纺纱还是织布,都需要工匠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品格。

据悉,早在明清时期,云南玉溪的纺织业就十分繁荣了,从木棍投纬的踞织机发展到简易的木布机,再到民国时期的手拉木织机,土布的织造经历了从粗到精、从低效到高产、从零散到集约的过程。

玉溪古称“新兴州”,据《玉溪市志资料选刊》记载,民国初年,新兴姑娘能纺善绣的美名流传在滇中,民间盛行“民妇素勤纺织”之风,做土布生意的马帮、背夫、商贾们常在那里交易、休息、食宿,光裕庆、永顺祥、义兴隆、元盛号、宝鑫号等十余家以售卖土布和洋纱为主的商号遍布大街小巷,当地农村百分之九十的家庭从事织布业,年产布250万匹,除了销往昆明及邻近各县,还运送到滇南、滇西和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新兴州生产的土布平整光滑细腻,紧密耐用,色彩大众化且不易脱色,曾经备受消费者喜爱。(刘芳 傅蔚然 施怀 史敏 红塔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