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引导对策与措施

时间:2024-03-29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李冰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一科学论断和战略部署,为全媒体时代围绕热点舆论有针对性进行引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主流媒体的主阵地,承当着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职责使命,本文试图就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应对新闻舆论引导采取的对策措施谈谈粗浅认识。

牢记新闻舆论引导工作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一文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集中鲜明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紧紧围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握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导向、基调和重点任务;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就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感化人、影响人,汇聚起向上向善、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就是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交锋亮剑,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西方抹黑中国的言行不攻自破。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献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系与服务群众最直接,也处在新闻舆论引导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始终牢记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将“48字”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作出一批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闻舆论引导的对策与措施

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舆论引导,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其一,围绕热点话题进行舆论引导。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否对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客观分析,这是围绕热点话题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帮助受众群体更好理解热点话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通过开设专题报道、专栏文章、权威访谈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透彻、全面、理性的分析和讨论,提供更具深度思考的内容,才能真正引导人民群众(网民),尤其在一些重大主题上,新闻报道引用权威专家观点、调查数据、事实核查等手段,帮助受众群体深入了解热点话题的背景和实质,鼓励读者参与议论、讨论,从而建立公正、理性、尊重的交流氛围,使热点舆论得到“稳、快、准”的有效引导。

其二,整合传播方式丰富新闻舆论引导路径。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编辑)要具备全媒体记者(编辑)的素质,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外,还应该学会娴熟运用图片、视频、VR、VLOG、图文直播等形式,使新闻舆论引导的形式更加生动、鲜活、有趣,增加受众群体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也要善于整合内外资源,诸如大专院校、NGO、社团组织等进行调查研究、举办活动、新闻发布等形式,共同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或热点舆论引导的影响力、话语权的权威性,从而共同提升新闻舆论引导的质效。

其三,准确把握新闻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一般而言,新闻热点报道和舆论引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引导热点,主动设置热点议题;另一种则是热点引导,主动选择回应已经形成的热点问题。新闻热点舆论一旦形成以后,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应该积极与事发地党委政府沟通,完整反映事件真实情况,当地辖区也应该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积极开展调查、整改、追责、问责行动,并进行举一反三的大排查。而议题设置则应该选取“领导重视、百姓关心、妥善解决、举一反三”的热点问题处理方式,在把事件盯准、做扎实的同时,运用全媒体传播的手段,把话题做大、做深、做透,从而达到有效传播、互动传播和热点引导的效果。

其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换言之,网络舆情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体。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舆情引导水平,建立平等良性的互动关系,形成网络舆情引导场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六,加强网络传播媒体引导力建设。在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国家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台和完善的舆情治理法律法规体系,让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的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从而突出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法治精神”。(李冰洁 昆明市西山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