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富宁县推行“党建+”模式 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

时间:2024-03-25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雷连彬

为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水库移民乡村振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坚持“党建+”工作模式,紧扣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库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助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显成效。

(富宁县剥隘镇临港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一角)

“党建+乡村振兴”,推进移民新村建设,提升移民人居环境。富宁县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六条精品线,以完善和提升人居环境为前提,以产业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为核心,规划建设移民新村。“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12个,总投资7800万元。截至2024年3月20日,累计投入移民后扶资金5316万元,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8个。

项目建设中,突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将剥隘镇涉及的临港路、坡芽村连片打造乡村旅游,把临港路恢复剥隘古镇岭南风格与壮族杆栏式融合的民居风貌,新建体验坊等,拓展旅游项目;坡芽村依托“坡芽情歌”81个符号,打造“爱情”故事旅游点,形成与普者黑、坝美、百色等旅游串联精品线路;那能乡福宁小区突出红色文化元素,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目标,抓好村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带动移民全面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持续乡村振兴,推动移民发展奠定基础。

“党建+产业发展”,强化移民后期扶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要求,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开发思路,采取“新老产业搭配”发展后扶产业。

以芒果、油茶等老产业提质增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甜竹、牧草种植和陆基养鱼等新兴产业,通过异地产业发展共享模式,着力扶持见效快、收益好、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在剥隘镇者宁村移民新村建设中,投资85.4万元,实施2350.5亩油茶低效林改造;在剥隘镇西京村移民新村项目建设中,投资103.8万元,建设猪圈75间,让移民养殖生态猪、吃上放心肉;在剥隘镇临港路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剥隘历史文物、气候特点等优势,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规划建设体验坊,将古法制糖、剥隘七醋等传统工艺制作供游客体验。

投入2000万元建设富宁县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等“四位一体”项目,投入2000万元建设“一县一业”八角产业项目,投入500万元建设加油站等一批异地后扶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移民二次分配。面对百色水利枢纽富宁库区网箱养鱼清理整治,编制专项规划争取移民后扶资金发展产业转型项目,引导库区移民科学转产。

“党建+技能培训”,积极实施扶智工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充分结合移民就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强对库区移民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培训。充分发挥库区党员的带动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训,结合库区实际和产业发展特点,在移民新村建设中,重点围绕芒果培植、油茶低效林改造、八角种植技术持续提升移民市场意识、产业认识和专业技能,为库区移民创业、转业提供思想和技术支撑,用科学技术发家致富。近年来,累计投入培训经费91.29万元,开展移民技能培训50期(次),受益移民群众达6000人次,不断拓宽移民就业渠道,促进移民增收。

“党建+人才培养”,夯实政治理论基础,强力培养移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深入践行省、州党代会精神,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夯实移民干部理论基础。

注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等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以“讲奉献有作为、有素质敢担当”为标准培养后备干部,将全办缺编人员配足,充实移民干部力量。通过人才培养,班子成员1人晋升六级职员、1人进入“五类人才”到乡镇任科级领导、1人调任副科级领导进入公务员队伍、1人到乡镇挂职任副乡长,干部职工3人晋级八级职员,让干部队伍更具活力,“政治三力”不断增强,为做好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夯实根基。(雷连彬)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