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双柏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03-11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瞿波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走出了一条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子。

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美丽人居环境。双柏县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全面整治提升。深入组织实施“干部规划家乡活动”,以“合实际、接地气”规划,规范引导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村庄保洁制度、门前“五包”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废弃农房整治活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种绿,修建广场、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等,深入治理畜禽粪污和村庄污水,全县1553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农村人居环境1档8条标准”。累计投入资金3.52亿元,先后实施“一水两污”等重点工程,分类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县创建省级美丽村庄3个、州级美丽村庄8个、县级美丽村庄12个,成功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森林乡村59个,创建州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示范村庄24个,建成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83个,全县村庄绿化率达53.56%,实现美丽乡村更美更宜居。

注重以德润村,凝聚向上向善能量。双柏县将铸牢精神信仰和培育理想道德,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内核”要求,着力在“铸魂”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体魄更强、精神更美。坚持以“讲”育人,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打造“查姆宣讲团”宣讲品牌,让群众在广泛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注重以“美”动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文明双柏”主题,广泛开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系列评选,积极培树杨绍兴等一批“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推动“最美风景”转化为“最美风尚”。持续以“建”领人,推动文明创建花满乡村。不断深化农村文明创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坚持“城乡同创”,实现全县“1+8+85”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面覆盖,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城镇10个、州级文明村镇25个、县级文明村镇121个,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培育道德沃土。

突出移风易俗,共育和美乡风民风。双柏县坚持把综合整治、道德评议等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美丽乡村”不但美在环境整洁,更美在乡风民风。积极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制定下发《双柏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采取堵疏结合、打防并举等办法,开展文明治丧、打击黄赌毒犯罪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积极运用村民自治管出新风尚。全面推行移风易俗“红黑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合理引导规范红白事消费标准,倡导“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倡导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引导广大群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引领新风尚。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活动,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一大批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得到表扬,评选文明家庭57户、县级十星级文明户1658户,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农民群众,用良好家风带民风促乡风。突出发挥好农村党员这个“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当好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倡导者、推动者,让先进典型转化成文明风尚。

致力志愿服务,构建亲密干群关系。双柏县注重常态、长效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广泛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全面动员县、乡(镇)、村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争当志愿者,按专业特长组成骨干志愿者队伍,并广泛吸纳民间公益人士注册志愿人员,构成支持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精心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农村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等六大平台。推出60余项“家园服务项目”,通过“讲、评、帮、倡、乐、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农村开展服务,努力做到党的声音有人传、文明风尚有人领、职业技能有人传、创业致富有人带、老弱病残有人帮、邻里纠纷有人劝、平安家园有人护,让广大群众在“文明实践”中增强获得感、在“实践文明”中弘扬正能量、在社会生活中传递新风尚。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切实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采取志愿服务“全县一张网”的管理模式,以服务“菜单”汇集公布各部门、单位及社会公益组织的服务项目供各个村民小组选择,以统一的流程规范服务活动,实现对全县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调度、集中管理、评学赶超。全县2.5万余名志愿者通过积极开展将重点工作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多样化、常态化活动,有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干群携手共建美丽和谐宜居乡村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丰富文化活动,持续以文惠民化人。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全面建好建优农村文化设施,持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加强乡(镇)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全面用活农村文化阵地资源。全县8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5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95个农家书屋、59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84个乡村大舞台、7个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9个非遗传习所和传习基地等文化阵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民俗舞蹈、戏曲、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活更美更丰富。着力增加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坚持举办农民民俗文化节、“我们的村晚”等文化活动,坚持组织“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展览讲座下乡”等“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以弘扬传统美德、唱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旋律为主要内容,《耍笙》《茶香意暖》《绿孔雀家园》《畅游虎乡》等一批精品文艺节目,唱响了时代主旋律,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广大基层群众也在精美的文化“大餐”中得到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瞿波)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