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县:佤族织锦纺出幸福路 一经一纬织就秀美佤山

时间:2024-03-11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戴铮 刁弘智

佤族织锦传承古法技艺,其独特的色彩和纹样映射着佤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俗风情,承载着佤族人民的民族记忆。2021年5月,“佤族织锦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宽敞的工坊内,学员们端坐在织机上,娴熟地用细棍按压经线,轻挑织孔,梭引纬线穿过织孔、拉直、梳板打紧,不断循环往复,传承“千年”的技艺在手间汇聚成“锦”……走进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十组西盟印象佤族织锦非遗就业工坊,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佤族织锦类工艺品,佤族织锦传承人、工坊负责人李宪兰正和学员们一同制作新设计的佤族织锦手工艺品。

常年走村串寨,各种佤族织锦给李宪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遂决心学习和传承这门古老的指尖技艺。2015年,李宪兰成立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重点对本地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妇女、留守妇女、残疾妇女和有参训意愿的妇女免费传授织锦技艺,让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加入工坊后,我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靠织锦收入盖了新房。”勐梭镇他朗村十组娜红说。从前都是白天劳动,晚上织布,一年到头靠卖织锦的收入还没有现在一个月的多,看着织锦技艺为家里带来的改变,娜红感慨万千,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据了解,李宪兰和她的“西盟印象”通过“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吸纳固定织工、手织技工2000余人,累计完成培训手工织锦技能人才5000余名,培训范围覆盖西盟、澜沧、孟连三县。

为提高佤族织锦的使用价值和传播维度的效果,李宪兰在保留古老的佤族织锦技艺的同时,推出一批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其设计推出的服装、挎包、香包、发卡、首饰等20余款文创伴手礼多次在各大会展亮相,深受市场的欢迎。2022年推出的佤族织锦新产品佤族香包、化妆镜荣获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优秀作品。

过去,织锦是佤族妇女的一门必修课。随着近年来西盟县不断加强对佤族织锦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织锦技艺得以延续传承。截至目前,西盟县从事织锦技艺人员3643人,现有织锦传承人50人、培训基地1个、省级非遗工坊1个、分工坊11个、新兴文化企业6家。现在,织锦已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完成了“织品变商品、布片变名片、会场变市场”的转变,佤山妇女用一双巧手纺出了勤劳致富的幸福路。

近年来,西盟县坚持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让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并蒂花开”。2022年以来,共接待“非遗+旅游”游客75.66万余人次,带动佤族织锦及其周边产品销售额达1450余万元,带动3000余名从事佤族织锦技艺群众每年户均增收8600余元,绘就了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事业新图景。(戴铮 刁弘智)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