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区西苑街道:“微治理”凝聚“大能量”

时间:2024-01-1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昆明市西山区西苑街道作为西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50个、居民小区47个,共设社区居委会5个,街道党工委下辖37个基层党组织。近年来,西苑街道结合辖区区级行政单位聚集、老龄人口多达千余人、辖管面积仅为1.72平方公里等特点,持续深化“四共”经验做法,凝聚“共建”资源整街推进整社提升,搭建“共商”平台强化对业委会物委会正向引导,完善“共治”机制规范全科网格精细治理,扩大“共享”成效吸引多元参与良性循环,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四个转变”。

凝聚“共建”资源,推动“单打独斗”向联合发展转变

为更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西苑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充分挖掘出辖区内优质资源,强化各类党建资源的统筹调动,凝聚党群合力,形成“整街推进”工作格局。发挥“轴心带动”作用。建强街道“大工委”,整合辖区资源,聚合各方力量,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挖掘需求清单25项,党建资源170项,开展联建项目25个,形成共建阵地29个,探索开展昆明市“党建地图”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与中国电信共建推动“数字云南”两亚国际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与云南省交警总队高支队共建打造“警民融合服务站”,与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共建开展“政银企”“3·15”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市级“当好排头兵”大竞赛名列城市街道第1。发挥“同向发力”作用。进一步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多元主体融入基层治理,积极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推动社区治理从“一家事”变成“大家事”,把党组织联起来、把人才聚起来、让居民动起来,形成社区治理“利益共同体”。整合社区“大党委”资源推进“一社一品”创建,以培育邻里自治力量为重点,创建春苑社区“四邻和春”、丽苑社区“好家好邻好社区”品牌;以“党群+康养”服务为重点,创建凯苑社区“家园梦·鱼水情”品牌;以“邻里小灶”“庭院小栈”“喘息小椅”等微服务为重点,创建秀苑社区“小为至秀”、秋苑社区“欣荣秋苑”品牌,先后获得1个“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和3个市级五星党支部称号。

搭建“共商”平台,推动街社“独唱”向多元“合唱”转变

“张阿姨,明天又要开这个月的‘苑里议事会’了,您记得按时到小区花园来参加。”

“知道了,这个月该解决小区里乱搭电线充电动车的事情了吧?”

“放心吧张阿姨,我们已经联合辖区民警、消防大队、应急服务中心和物业公司开展了初步排查,制定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就等明天大家一起商议之后开始实施了!”

西苑街道不断创新小区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苑里议事会”,切实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推进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将决策权交至居民手中,因势利导居民在议事协商中找到破解居民小区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的途径,将“无人管”“等人管”的局面蜕变为“自己管”的常态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西苑人”共商“西苑事”。“苑里议事会”让群众有效融入。全覆盖组建居民区党支部和物委会党支部,由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委会参与、公共单位支持、律师等专业人员辅助,通过“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做法,积极发挥小区党员代表、楼栋长、居民代表“熟人效应”,每月开展居民“苑里议事会”,以“多观察、细聆听、勤沟通、解难题”的“望闻问切”工作法,引导、动员居民“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有难题会商量”,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逐步提高群众“自己的小区自己建、自己的小区自己管”的主人翁意识。今年上半年开展议事会85次,全年开展议事会188次,商议小区化粪池雨天外溢、占用楼道空间等居民的“关心事”221项。“双循环”机制让问题及时解决反馈。对贴近居民的“小事小情”以“内循环”方式在居民议事会、社区“大党委”联席会协调解决并反馈;对涉及面广、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以“外循环”方式通过“党建引领、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大工委”会议协同处理,今年以来以“双循环”工作机制开展了省肿瘤医院周边群租房整治,解决老旧小区“用气难”、公共晾衣杆损坏等群众关切问题168项。

完善“共治”机制,推动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变

“老王,你发现没有,最近小区变干净了,连院坝围墙外面那些垃圾都不见了。”

“那当然了!这些都是社区组织物业、党员集中清理的。我儿子就是咱们社区的网格员,听他说他们在日常巡查的时候发现小区杂草丛生,围墙外面到处都堆满了杂物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咱小区的形象,他们上报之后社区立刻组织清理清运,一共清除了5吨杂物垃圾呢。”

这是各社区完善“共治”机制的过程中,为群众提供的众多精细服务的其中一项。西苑街道以“服务亲民化、网格全科化、管理精细化”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能力,实施“全科化+网格”书记领办项目,以党群合力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以资源链接增强社区服务能力,以议事协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坚持将基层网格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社会治理的“前哨站”。释放内部治理效能。设置社区综合窗口,制定“AB岗、错时延时服务”等制度,释放66%的窗口人力资源,充实到18个四级网格中。持续实施社区干部“风华培育计划”,由街道各科室联合组织培训,将社区工作者从“专人专岗”转变为“全科全能”的多面手,每年培养储备30余名社区骨干,解决网格工作“没人干、干不好、干不精”的问题。扩大外部治理效益。整合支部党员、社区志愿者、快递员等力量开展网格治理工作,在18个四级网格基础上,细分五级网格61个,微网格163个,共有网格员234名,全覆盖建立18个居民小区党支部,做到“社区有党委、小区有支部、楼栋有小组、单元有党员”,通过“五优”工作法,强化居民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凝聚力。创新“三双”报到项目小区定制模式,让报到党员从“到社区报到的单次服务”转变为“全面参与所在小区的共治建设”,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98场次,挖掘43名报到党员担任“楼栋长”,38名在职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网格治理中的带动作用。

扩大“共享”成效,推动“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

每到饭点,西苑街道秋苑社区的老人都聚集在小区的爱心食堂,等待工作人员端出营养均衡的可口饭菜。这个爱心食堂由西苑街道、秋苑社区和爱心企业云南城建物业集团联合开办,其不仅仅发挥出解决老年人一日三餐基本生活问题的作用,更释放出社会重视老年人群体、关爱孤残独居老年人群体的积极信号。

社区、居民、企业等养老助老意识提升,是“西苑共同体”意识积极向好的体现。在推进“整街提升”过程中,通过政府、社区和各成员单位的多元参与、强强联合,西苑街道注重引导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基层治理过程中来,逐步加强“西苑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引导。聚焦多元参与的良性循环。在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这一“老大难”问题中,通过前期以街社和职能部门为主导、中期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后期由广场群众唱“主角”的“三步分段”治理模式,探索广场文明公约、预约登记、文艺队伍积分“红黑榜”等“接地气”的共治活动,引导居民群众从“要我遵守”转为“我要遵守”,治理效果得到持续保持,相关投诉件从近十年的850余件下降到0件,相关经验被国家民政部《社区》杂志刊载并在省级交流。聚焦正向带动的良性循环。积极发挥街道、社区党建引领作用,推动辖区党组织和各成员单位党建与服务深度融合,共同开展“西苑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结合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选树了一批“同心物业”“爱心企业”“爱心商户”,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重视和发挥身边的榜样先进带动作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西山区西苑街道党工委秉承“多协商、多反馈、多理解”的原则,不断拓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共”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基层治理在社区“活起来”,进一步优化完善“四共”治理模式,确保“双整双化”提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西苑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4年西苑街道将始终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相关基层治理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以实干为动能,着力提升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着力助推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街道2023年二环外老旧小区改造及雨污分流项目,配合提升改造人民西路与近华浦路西南角小游园的提升改造。加强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辖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着力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高街道基层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持续补充和完善“全科化网格信息表”,实现信息共享、在线服务和民意反馈,提升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服务质量。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加强入户走访管理,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各项临时救助机制,有效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深化居家养老工作,继续做好群众服务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服务四个载体,为辖区群众提供保障,全力推动西苑街道基层治理发展新模式,全力以赴交出新一轮答卷。(西苑街道党工委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