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盈江职高首次参加全国性的玉雕大赛,并且在德宏州20多家参赛企业(团队)、业内设计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德宏州唯一获得奖项且是金奖的参赛院校。”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张兴成说起学校玉雕作品获奖的事时仍难掩激动与兴奋。
(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获奖的师生团队。杨丽春/摄)
事情还得从10多天前说起。2023年12月22日至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202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雕大展暨第十七届神工艺术大展。在展览期间,专家委员会对参展作品进行了评选。由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袁耀指导、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师生参与制作的《童子拜观音》《月下采莲图》双双斩获金奖,校企合作结出了硕果。
(玉雕作品《童子拜观音》。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供图)
(玉雕作品《月下采莲图》。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供图)
盈江县素有“中华翡翠毛料城”的美誉,玉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如何将地方产业优势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作为中职院校的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一直在探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乘着政策的东风,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大力实施“引企入校”战略,与诰若达信息技术(云南)有限公司开启战略合作,校企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盈江拥有丰富的翡翠毛料资源,我们希望在本地打造一个从毛料到解石,到雕刻,再到产品销售的全闭合翡翠产业链。雕刻作为翡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培养更多的玉雕人才,让孩子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兴成说到。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王彦明,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义务教授美术、设计与玉石雕刻,倾其所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抛开特邀教师这一头衔,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校企合作的企业负责人。作为在盈江从事翡翠行业13年,早已把盈江当作第二故乡的他对本土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是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基地。2023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派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袁耀传承基地落地盈江,袁耀大师及其弟子亲临学校给学生教学,学校也先后挑选了5名优秀学员赴上海学习交流,通过‘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的模式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共建、课程共研、人才共育’。”王彦明介绍到。
(袁耀到学校开展教学。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供图)
“作为‘大师’,袁耀不仅展现了超高的玉雕技艺,更在玉雕传承创新上辛勤耕耘,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在玉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据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韩晓透露,设计制作一件玉雕作品,从选材到设计再到雕刻都非常讲究技艺技巧。他参与制作的作品《童子拜观音》,团队先是根据翡翠的形状和颜色作了精心设计,但在雕刻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黑点,也就是业内俗称的杂质或瑕疵,尝试过很多方法都无法按照原方案继续进行下去。“当时和袁耀老师一沟通,他就建议把这个黑点做成观音的眉心痣,瞬间让我们豁然开朗。现在来看,当时认为的瑕疵反倒成吸引眼球的亮点了。”韩晓乐呵呵地说到。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办学特色,玉雕人才的培育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我们将在汽修、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为盈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职业教育成就更多孩子的精彩人生。”张兴成坚定地说到。(杨晶晶 杨丽春 盈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