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云南共青团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三年行动启动仪式在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完全小学举行。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赵攀峰参加仪式并讲话,昌宁县相关领导、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社工以及留守儿童等代表共60余人参加活动。
团省委副书记许思思对《云南共青团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内容进行了发布。行动计划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共青团、少先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按照“一年打基础推试点、两年抓深化促实效、三年抓提升上水平”的工作布局,采取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先行先试的工作方式,从“强引领、重关爱、护成长、聚合力”四个方面集中发力,拟定16条具体工作措施,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深化思想引领、强化关爱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机制,系统构建起共青团全面参与、可操作性强、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的关爱服务工作体系,更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团省委对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三年行动提出要求,指出全省各级团组织要不断改进措施,按照试点启动、深入实施、巩固提升等阶段性工作部署,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完善机制,注重实效,争当关爱留守儿童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把这一民生项目抓紧抓实,在工作落实中展现新时代团干部的良好风貌。
当天下午,团省委联合保山市共同举行2024年留守儿童爱心助学活动,与保山市签订《关爱救助保护留守儿童合作协议》,由团省委筹集资金100万元,用于帮扶保山市1000名留守困境儿童学生,给予每名孩子1000元的爱心资助。
近年来,全省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积极发挥职能职责优势,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精准对接、精细服务,全力做好留守儿童济困救助、心理疏导、监护干预、权益维护等系列关爱服务,把关爱工作与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彰显共青团先进性紧密结合起来,以“情暖童心”工程为统揽,健全完善“驻村工作队+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帮扶模式,结合大学生“返家乡”“三下乡”、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依托“青年之家”“儿童之家”、村级活动室、体育基础设施、农家书屋等阵地,深入实施“12355”“为了明天”“四点半课堂”“童心港湾”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切实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下一步,全省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将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服务力度,不断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推向深入。(杨婧瑶)
附:《云南共青团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解读
一、出台背景
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是最需要关心关爱的群体,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去年以来,在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都作了部署。去年底召开的全省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现场会强调,要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为民办事解难题,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担当作为,重点抓好六件事,第三件事就是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2023年以来,团省委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台了《云南共青团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推试点、两年抓深化促实效、三年抓提升上水平”的工作计划,采取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先行先试的工作方式,力争用三年时间,系统构建起云南共青团全面参与、可操作性强、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体系,推动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服务云南青少年成长发展。
三、重点任务
结合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优势和工作实际,从“强引领、重关爱、护成长、聚合力”四个方面集中发力,拟定了16条具体工作措施。
在“强引领”方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引领未成年人思想成长、政治进步贯穿工作始终,进一步突出思想引领的工作实效。具体措施有:
突出政治引领,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式学习教育,传递党的关怀,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国情怀,聚焦爱党爱国和理想信念培养,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引导青少年在生动的国情教育和组织教育中打牢红色基底。注重道德培育,在青少年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效融入团、队活动,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成良好品行,注重将思想教育融入生活和实践,突出榜样教育和典型引领,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自信乐观的性格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向上向善的行为习惯。
在“重关爱”方面,重点聚焦实际需求,分人分类制定方案,因人因事提供帮助,提供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个性化的关爱服务。具体措施有:
深化志愿服务,持续实施“团团陪伴,助力双减”“情暖童心”“爱心托管班”“伙伴计划”公益项目等活动,根据需求开展亲情陪伴、课业辅导、心理健康服务等菜单式、清单化、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做好爱心捐助,大力实施“云岭青春扬帆基金”公益项目,开展捐资助学、点亮“微心愿”等活动,帮助解决现实困难、传递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扶持创业就业,重点做好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大力推动实施“青年创业兴乡工程”,加快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家门口的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现象。引导社会融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联动互补、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手拉手、城市体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少年儿童拓宽视野、增强自信。
在“护成长”方面,着力将关爱保护与服务管理、促进健康成长与倡导发展政策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加强法治宣传,综合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法律进校园、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心理健康,支持、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广泛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做好线上咨询和线下面询,面向基层实施一批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完善家校社联动机制。抓好自护教育,常态化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重点围绕防止不法侵害、防止意外伤害、网络素养教育等六大领域,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10大专项活动,提升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长或临时照护人培训制度,帮助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照护人强化监护责任意识、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情感关怀。
在“聚合力”方面,统筹发挥共青团组织、队伍、阵地、资源等工作优势,将解决现实问题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满足迫切需求与建设长远机制相结合,逐步健全服务体系。
建立工作机制,各级团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融入各级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广泛培育带动社会力量、挖掘整合工作资源、推动形成强大合力。完善工作台账,积极配合民政等相关部门摸清底数,重点关注监护缺失、家庭贫困、存在心理行为偏差等情况的群体,及时建档立卡并实施动态管理。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建立考评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锻造一支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队伍,开展专业服务。活跃工作阵地,支持基层团组织在村(社区)层面建立常态化工作阵地,全面活跃“青年之家”、“童心港湾”等团属阵地,发挥“流动青少年宫”作用,融通共享各类关爱服务资源,为活动开展提供阵地保障。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