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云南省委:扎实推进边境团建取得实效

时间:2024-01-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罗婧

近年来,共青团云南省委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打好强边固防战役和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边境团建长廊建设,让“边疆青年”与边疆发展“双向奔赴”,助推边境村寨巩固“组织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用实际行动谱写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和美音符。

(勐腊县党建带团建示范点文化长廊)

增强政治建设,持续加强边境团员青年思想引领

上好国门思政课,抓住思想教育关键。牢牢把握“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紧扣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主题,深化“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网络团(队)课,持续加强“边疆青年”思政教育。沧源县利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沧源革命老区遗址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把红色教育嵌入青年成长成才过程,打造富有边疆青年特点、便于民族青年接受的系列课程,以实物、实例、实事为载体,常态化开展读红色书籍、听红色教育、讲红色故事等实践育人活动,让红色教育深入“青”心。孟连县和西盟县充分发挥“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的作用,到边境乡镇、村(社区)以“火塘夜校”等方式开展宣讲,用广大青年“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卫国戍边故事。

选树国门好青年,抓住榜样引领关键。充分发挥优秀团组织和青年的典型榜样作用,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等领域选树典型榜样。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团干、团代表、青联委员等职务,着力完善党、团、队组织联合培养教育机制,强化边疆村寨青年后备力量。勐腊县开设“勐腊青年说”“村村都有好青年”推选活动和宣传专栏,每年择优推选出24位“爱国护边好青年”“乡村振兴青年领头人”等优秀青年代表开展宣传报道,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选出优秀人才纳入“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库”,实现动态管理、重点培养,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绿春县将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青年领头雁”“爱国护边好青年”事迹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育计划,活用典型引路法引领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推动边境发展的浪潮。

(勐腊县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在曼贺南村边境一线开展“以青春之名传承‘五四’精神”党建带团建带队建活动)

建强国门新阵地,抓住民族团结关键。依托“边境小康村”和“四位一体”项目建设,统筹资金,扎实做好“国门青年之家”“国门少先队”建设,推进边境团建与边疆党建融合发展,与强边固防、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互促共进,让团员青年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展示有舞台。沧源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打造边境团建长廊示范带,依托临沧边合区永和园区建立“国门青年之家”。改革以来,开展爱国教育课30余场次,覆盖青年3000余人次,通过引领优秀团员青年示范带动、辐射宣传,有效促使广大青年自觉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的传递者。勐海县把青年之家建在边境线上,依托“国门青年之家”大力实施“青年夜校”“思政大讲堂”等品牌项目,广泛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团日、“我和戍边民警走边关”等活动20余场次。

(在临沧市,老支书给少先队员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

夯实基层组织,有效规范边境团建工作运转机制

细耕边境团建“责任田”。创新联系服务机制,规范建设团建室,做到标识规范、制度上墙、权责清晰、组织有力,增强工作约束力。勐腊县建立了“1+4+X”工作机制,即“团县委班子+团县委股(室)长+乡镇团委负责人+边境村寨团干+若干行业部门支持”,形成了“团委谋划、部门支持、团干落实”的多维度工作机制,把“就业指导、人才培训、团建建设”等工作搬到一线。芒市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目标任务,创新服务模式,形成“1+2+X”运行机制,“1”即确定一条工作主线,“2”即聚焦服务党政所需和青年所求“双向服务”,“X”即州、市两级团委联动,开展系列服务活动。

牵住志愿服务“牛鼻子”。在“边境村寨”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河小青”等志愿服务品牌,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边疆青年”。梁河县组织普法志愿服务队,到边境村的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夏令营、普法宣传、心理辅导等活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水平不断提升。永德县立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需求清单,把“河小青”工作贯穿到网格事务中,把资源凝聚到每一个“小网格”,2023年新增“浪花•心愿”结对助学人数由年均新增30人提高到新增100人,已资助2492人次481.19万元。思茅区结合疫情需求,联合社区将父母均驻守一线的子女集中到就近的青年之家统一进行托管。

激活惠民政策“一池水”。将边境村寨致富带头人、创业就业青年纳入培训体系,致力于培养服务创新创业全链条的青年人才。组建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库,以点带面提高青年创业积极性。河口县联合人社、农科等部门开展农村电商人才、种养殖技术能手等实用技术培训,农村青年致富本领得到有效提高。普洱市结合边境实际需求,积极对接相关行业部门和外部资源,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为边境地区提供人才支持,整合资源、加强协作互助。

(瑞丽市举办青年创新创业推介会)

推动作用发挥,着力增强边境团建改革成果运用

把团建与强边固防相融合。面对突发疫情,全省各级团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结带领广大云岭青年在强边固防、抗击疫情等工作中,坚守岗位、奉献青春。腾冲县依托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建联防模式,成立9支强边固防青年突击队,建立了“青年突击队+联防所+抵边警务室”的巡边机制,在一线规范化、常态化、全天化开展边境管控工作,及时处置各类预警和事件。福贡县建立了29个“强边固防青年突击队”,投身护边、护林、巡逻等边境管控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共青团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临沧县团员青年志愿者主动报名到边境安置点参与边民管理、缅语翻译、对外协调等工作,成为守护家乡的维稳工作者。

把团建与青年对外相融合。切实加强团组织的社会感召力,有效引导青创企业、青年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将企业发展融入边境地区发展大局。瑞丽市自改革以来筹措10万余元资金实现农村困境青少年268个“微心愿”,动员爱心企业向洪涝灾害受灾群众捐赠6万元。加强对外交流,举办中缅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友好交流活动、举办“奔跑吧少年”中缅青少年胞波足球友谊赛,搭建“中缅民心相通大舞台”,营造边境交流良好氛围。勐腊县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地深入开展中老友好青年代表对外交流活动。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南塔省人民革命青年团签订友好交流备忘录,建立互访机制,在“重要节庆节点,组织老挝留学生开展中国特色传统节庆活动,推动中国文化更好传播。

把团建与为民办实事相融合。将惠民政策大力向边境村寨倾斜,希望工程等项目优先在边境村寨开展,在边境乡镇打造“青联希望小屋”“童心港湾”等阵地。结合各地实际和产业特点,充分发挥“产业兴边”赋能作用,推动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孟连县立足区位和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橡胶产业。引进云南森洁医用天然乳胶有限公司收购乳胶带动全县15万亩橡胶实现产业升级,通过橡胶企业为本地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600余个,人均工资收入4000元,带动4230户胶农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瑞丽市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贷免扶补”项目指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青年创业项目进行金融帮扶。三年来为149名青年提供创业资金2568万元,带动就业435人。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为创业青年提供金融信息咨询、产品推荐、信贷融资等服务,优化办理流程,加大对青年创业项目的金融扶持力度。(罗婧 团省委组织部干部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