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头几天,雾凇频繁造访。每当清晨薄雾散尽,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大街小巷、小区游园里的树木植被上就挂起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花”,宛若童话中的冰雪世界。不少市民都沉浸在雾凇美景中,拿起手机分享留念。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吕忱所编的《字林》,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到了宋末,民间又称雾凇为“梦送”,意思是说它是在夜间人们做梦时天公送来的天气现象。
形成雾凇一般是温度、湿度、气压、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求气温低、水汽充足,又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风速很小。只有处在湿度够大的低温大雾天气里,雾气中的水滴才能凝结成冰晶,在树木、草等植被的表面上产生凝结的雾凇。
这几天,受元旦当天的弱冷空气打破了城市上空逆温层的影响,白天的晴好天气使得温度不断上升,积雪消融为空气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到了夜间,城市气温又明显下降,当过冷水雾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于是一觉醒来就有了引人注目的奇妙景观。
“雾凇太美了,整个人仿佛置身仙境。”市民胡宇强一边在街头拍照,一边感慨。(许倩、沙志浩)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