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各族群众的身心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一年来,塔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健康塔城”建设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工作任务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全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首位,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医疗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守护各族群众健康的防护网。
明确责任 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以科包院”工作模式,以二工镇、恰夏镇、喀拉哈巴克乡3家分院为重点,建立“一院一案”帮带机制,促进专家城乡流动,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乡镇。着眼于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此为基础,扎实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开展“两癌”筛查,推广疫苗接种,当好健康“守门人”。
强基铸魂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塔城市将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治质量。同时,完成了塔城市人民医院南区传染病病区升级改造项目,构建“1+3+N”城区卫生服务保障网络模式。成立塔城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现如今,在塔城市看病预约挂号只需要登录微信小程序,就能实现在线缴费、预约挂号、预约查询等一站式服务,缩短了看病时间,更好地惠及群众。
同时,患者在塔城,也能享受到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大大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远程会诊75人次,远程心电诊断2602人次,远程病理诊断101例。
共建共享 健康塔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3年,塔城市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室100%标准化率的建设成果;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优质高效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妇幼保健等级创建工作,塔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工作,成为北疆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
持续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方便各族群众就近就医,在东门外社区、花园社区、商业社区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同时,在全市设置固定体检点15个,采取“固定体检+上门体检”的方式开展体检工作,对全市10万余人进行健康体检。落实落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便民惠民举措,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了8万人以上,让群众健康有“医”靠。
目前,塔城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显著;顺利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全市免疫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切实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全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积极打造一批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点,并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中医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架人才之梯 解群众之忧
如何把患者留在基层,提供更好地优质的医疗服务,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是关键核心。
塔城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以全科为重点的基层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做好定向免费培养毕业生安置工作;注重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改革,加大引进力度,多措并举努力把人才留得住、管得好;完善人才援疆机制。强化“以院包科”“师带徒”核心任务落实,建立中、短期卫生专业人才对口援疆机制,积极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发挥作用;加强青年专家选拔工作,持续开展“名医工作室”、“行业领军人物”等评选工作,为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创建更好的工作机制及平台。
近年来,“组团式”医疗援疆人才累计在塔城市应用新技术25项,填补空白25项,配合打造重症医学、肛肠诊疗、骨科等5个品牌科室,其中肛肠诊疗中心挂牌为塔城地区肛肠诊疗中心。第八批沈阳市“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队来到塔城市后,持续落实“1+X”结对帮带机制,为推动塔城市医疗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翼”发展又添新动能。截至目前,开展学术讲座274场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3260人次;选派本地骨干人才前往沈阳市培训65人次。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项项医疗惠民项目的落地生根,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暖心的医疗服务,让健康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全市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古丽米拉)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