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安宁市东湖社区多元共治促安置小区“旧”颜换“新”貌

时间:2023-12-2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东湖社区地处昆明市安宁城区东大门,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居民2763户,8624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128人。2001年,政府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东湖拆迁安置小区交由东湖社区进行管理。随着入住居民不断增多,小区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社会治理之困,东湖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实践探索,通过多元共治,实现了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共促。

党建聚能提升管理温度

东湖社区党委充分整合“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先后与22家单位签订了大党委共建协议,建立社区党组织与驻辖区单位党组织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推行党建“项目认领”“菜单式服务”“双向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主题活动。为辖区特困群体开通“东湖家·爱心箱”项目,免费领用午餐、牛奶、水果,费用由“大党委”成员单位轮流承担。整合“大党委”教育资源,为辖区青少年儿童开通“成长乐园—寒暑假托管服务”项目。整合“大党委”医疗卫生资源,在每周二、周四开展特殊人群的康复训练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东湖拆迁安置小区7幢后杂草丛生、杂物乱堆乱放的空地被合理规划,改造成爱心小菜园,由大党委成员单位认领菜园改造施工、蔬菜种子、肥料等需求事项,由小区居民认领地块种植蔬菜,并将种植出的蔬菜无偿提供给社区老年爱心食堂及辖区困难群众,盘活了老旧小区的闲置资源,增强了小区的“造血功能”,又搭建起“社区-居民-大党委成员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

靠前服务破解治理之困

在无资金、无人员的情况下,东湖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发动小区党员挨家挨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摸清症结所在,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

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社区1栋412室、413室出现房屋质量问题,带来很大安全隐患,社区党员带头积极参与维修,协调施工等,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同时,针对辖区独居老人众多的实际,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爱心食堂”,为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午餐及晚餐,有效解决辖区老年人、弱势群体吃饭难问题。

社区还组织居住在小区的党员、热心居民组建队伍,负责小区的安保、保洁、物业管理等工作,极大降低了管护成本,居民每月只需缴纳20元物业费就可以享受优质的物业服务项目。小区通过停车位微利出租、停车计时低收费、爱心菜园认领等形式,盘活了小区资源,增强小区“造血功能”,为后期维护管理提供了资金保障,将这些资金及居民缴纳的物业费一起用于水电费缴纳、下水道清掏、外立面修补、楼道路灯等日常开支,形成了居民自治自管的良性循环机制。

通过一件件问题的化解,社区用实际行动取得了居民的信任,打开了工作局面,以靠前服务破解了老旧小区治理之困。

多元参与共建和谐环境

以“社区党委+小区管理人员+居民群众”为基础,建立多方联席会,定期协商议事,通过共商共议共决,能有效落实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积极动员小区居民、党员、志愿者、企事业包保联系单位等多元主体力量参与小区治理,通过“改造和完善小区设施,改善住户居住环境”、“打造特色楼道,提升小区品质”、“设置民生议事亭,柔性化解基层矛盾”等措施,使小区环境及管理得到巨大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微治理服务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成3个居民小组网格,14个片区网格,24个小网格。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以网格员为基础力量,以共建物业为抓手,形成共治、共享的区域大党建新格局。

社区党委在辖区11个小区内设置“东湖家·服务箱”,实现“居民投件、网格员接件、工作人员办件、居民取件”的“四件式”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务进小区、进家门,确保居民办理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打破时间壁垒,为各类人群提供便捷式服务;“东湖家·共享+”守望相助。号召居民将书籍、矿泉水、针线包、创可贴、纸巾、口罩、消毒液等闲置物品放入共享箱,无偿提供给周边有需要的人,有力促进了邻里和谐。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