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娜姑盐水石榴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3-12-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姜定才

在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源远流长的盐水河两岸种植了漫山遍野的石榴树,5.5万亩石榴滋养着7个村近2万人,石榴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脱贫果”“致富果”“幸福果”。石榴种植托起群众脱贫致富梦想,石榴产业进入现代化生产阶段,书写出无比生动的新时代传奇故事。2023年,盐水石榴总产量达6万吨,产值超过6.8个亿,人均产值达3.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悠久种植历史

云南石榴种植历史约3000年,《新纂云南通志》记载,“石榴,旧名安石榴,原产高加索,三世纪时输入中国,辗转亦盛植滇中。”会泽石榴种植记载最早见于乾隆《东川府志·物产·果类》清光绪前后,盐水石榴已著省内外。

娜姑盐水石榴因产于盐水河流域而得名,种植历史上千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娜姑石榴以“云南水蜜石榴”之名远销香港、澳门,被誉为“神石榴”;1990年、1993年、199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995年在昆明“科交会”上获金奖;2012年,“盐水石榴”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2017年被授予“云南名优水果”。

盐水河地处乌蒙山腹地,系金沙江流域小江支流。盐水河谷气候干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为羊肝沙和紫砂土,富含维生素、氨基酸,PH值接近中性,是得天独厚的石榴生长沃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特殊的石榴品质,盐水石榴皮薄、果大、色鲜、粒饱、核软、汁多、味甜,含有丰富维生素C,营养价值极高。

现代栽培技术

盐水石榴产业品种是关键、技术是支撑、资金是保障、基础是平台。一颗软籽石榴的种子,更新了落后、退化的老品种,重塑了盐水河“神石榴”的品牌;一个专家小院的落成,攻克了种植难题,让石榴产业茁壮成长;一渠清水引入,灌溉了干渴的石榴,滋润了果农的心田!

自2004年始,会泽县引进突尼斯和红如意软籽石榴品种试栽,改良盐水石榴退化品种。经过栽培驯化,突尼斯和红如意软籽石榴横空出世,成为盐水河畔的“当家”品种,果农争抢种植。软籽石榴平均单果重510克,特级果重1000余克。盐水石榴亩产1500公斤以上,按今年市场均价6至8元算,亩产值可达1万元至1.2万元之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好品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来,每到石榴生产季节,县农业部门坚持送技上门、培训到户、重点帮扶,仅今年就派出技术人员70余人次,举办盐水石榴标准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培训12期,1200余人次参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00余份。同时,申报成立高正清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对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产、储、销试验示范项目,提升种植科技含量。

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4.5亿元发展石榴产业,实施30余个配套项目,建成灌溉渠道42.3千米、蓄水池6259立方米,安装供水管道240千米,实现水上山、管到地、旱能灌、涝能排。新建和改扩建运输主干道30.65公里、基地产业路18.83公里,夯实盐水石榴产业发展平台。

高端冷链物流

为了打造现代石榴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石榴全产业链,让石榴产业发挥最大效益,会泽县在娜姑干海子村投资1.6亿元,建设占地50亩的盐水石榴冷链物流园区。园区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000万元,建设石榴冷库、分拣线、石榴汁加工厂11092平方米;石榴零售、电商、快递发货平台1402平方米;石榴现场交易中心1083平方米;道路铺设2100米及其他室外附属工程。二期工程将重点建设水利、交通等生产设施。

今年9月23日,在干海子石榴产业园,3条现代化石榴分拣线源源不断运转着,输送带上的石榴滚雪球般从各个端口分拣出来。负责人介绍说,石榴分拣线把石榴等级精准分拣出来,省工省时,按等级销售,让群众卖个好价钱。在石榴交易中心,石榴堆得像山丘一般高,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忙装袋忙谈价忙装车,脸上流着汗水,嘴角露出笑容,心里甜滋滋的!长龙般的大货车把成千上万吨石榴源源不断运出。

娜姑镇党委书记肖书耀介绍,冷链物流园区分拣线通过智能化分拣,实现石榴分类分级定价,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石榴汁生产项目每年收购石榴次果1万余吨进行深加工,减少群众损失1600万元,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电商销售平台可同时满足50余家电商、快递线上、线下交易,日交易量高达500吨;园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每年务工收入达260万元。

龙头带动发展

娜姑盐水石榴产业关键靠龙头,一大批创业志士披荆斩棘、倾其所有发展石榴产业,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广大群众才踊跃加入石榴种植行业,让盐水石榴产业做大、做强。

发基卡村书勇石榴种植合作社是由杨书、杨聪、杨勇亲哥三个创办的。曾经走出大山在昆明当老板的兄弟三人,原本已衣食无忧,过上了别人羡慕的日子。然而,为了发展家乡,做大石榴产业,8年前,哥三个带着在大城市积攒的所有积蓄,毅然回到家乡,一头扎进荒山,带领群众种植盐水石榴。从老板到果农,老哥三个白脸晒成黑脸、双手磨起老茧、衣服沾满泥巴,资金紧张时把昆明的房产也卖了“填”进荒山种石榴。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他们硬是把家乡上千亩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如今,书勇石榴种植合作社拥有盐水石榴基地1200余亩,带动52户脱贫户种植石榴400余亩,带动120余名村民常年在基地就业。书勇合作社壮大了,当地村民拥有了三份收入,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工资、家庭石榴种植收入。合作社负责人杨勇介绍,今年,合作社石榴产量800吨,产值480万元左右。回想荒山创业之路,杨勇认为:“虽然艰苦,但是值得!不仅自己致富,也带动了乡亲们一起致富。”发基卡村支部书记颜晶介绍,全村种植石榴5000余亩,拥有合作社9个,家庭农场11家,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3家,今年石榴产值达2000万元。

发基卡村黄国全夫妇是石榴交易中心最开心的人,他们坐地收购群众送来的石榴,无论多少、无论大小他们都一律收购,尽量让果农多赚钱。黄国全说,他们的底气来自在昆明圆通快递工作的儿子,儿子每年都要通过快递发出上千吨的石榴,大、小石榴都有发货渠道,不愁卖不出去,就怕群众种不出来。说话间,夫妇二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娜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刘洪介绍,盐水石榴规模种植大户46户,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左右,大户带动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种植增收,他们是盐水石榴产业发展的创业者、领路人。    

书写共富篇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依托盐水石榴产业,会泽县创新推行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镇、村党组织通过带贫奖补、低利息贷款、水费减免等措施,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督促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履行带贫、帮扶责任。娜姑镇盐水片区21家公司绑定了66家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技能培训、订单收购、农资供应等方式,绑定2125户7137人脱贫户和238户836人监测户。脱贫户、监测户通过就地务工、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方式,实现家门口务工,既获得了稳定收入,又照顾了家庭,还发展了自己的石榴产业。

目前,公司、合作社共种植石榴29000亩,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发展10100亩,片区5310户18491名群众全部受惠于石榴产业,呈现出“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共奔致富路”的联动创富好局面。

会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饶彦章说:“产业兴乡村兴,产业强乡村强。会泽盐水石榴产业支撑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将大力搞好科技服务,打牢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产业链,引导群众建设现代石榴产业园,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乡风好’目标,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画卷。”(姜定才)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