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河口林草:“林长+”模式助推生态发展和经济效益双赢格局

时间:2023-11-3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聚焦“林长+”模式,助推生态发展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格局。

林长+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绿”能。按照“区县融合”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区县承接省级下放管理权限和州级赋权工作方案》,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权限承接工作。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省州级行政权力事项受理审批管理办法》为遵循,落实“区县”联动审批机制,进一步规范联合审批工作流程。对照承接事项制定省州赋权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确保权限“管得好”。实施“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等办法,持续优化报批流程,压缩审核审批时限,深化落实“放管服”。截至目前,河口县林草局在审批时限内办理林地使用手续项目报件14件,面积为211.2245公顷(永久性占用林地8件,面积171.947公顷;临时性占用林地3件,面积35.0685公顷,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设施3件,面积4.209公顷),共收缴植被恢复费2161.9105万元。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林长+口岸经济,稳步增强“绿”效。切实做好口岸林木有害生物监测,密切关注监测结果,对于监测到的重要害虫,结合每一批木材的检疫结果,进行分析、溯源,确保检疫与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检疫证书办理环境,促进木材边贸的快速健康发展。2023年1月至11月办理进口木材调运检疫证书2803份,共计方量11.5639万方。加快推进红河片区绿美苗木防育推一体化项目、现代化林业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以竹子、沉香为主导产业,以澳洲坚果、金花茶、林下中草药、森林康养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竹香+果花药养”6个主导及特色林业产业园区,助力林草产业经济提质增效。今年第四季度林草产值达到30亿,比去年同期增长63%。

(与桥头乡老街子村村民一起打造微花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林长+绿美河口,持续扩大“绿”量。积极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3.39%,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县”“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县”等称号。口岸森林公园被正式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制定印发《河口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省级森林乡村创建行动。以“保护、增绿、提质、增效”为主线,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村庄绿化率达54%,2023年全县28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省级森林乡村。打造小花园960个,小果园111个,小菜园886个,小景观87个。以城乡村绿化美化推动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发展,口岸森林公园,河口镇八条半小组、南溪镇坝吉五队等绿美乡村成为休闲旅游新兴目的地。2023年度我县在第三产业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方面,产值达到17亿。

(帮助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倭蜂猴重返山林)

林长+生物保护,坚决保护“绿”质。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摸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极小种群植物在河口县的种群分布和数量情况,完成对大围山梧桐、云南穗花杉、天星蕨等10个物种的居群分布和数量调查,完成《河口县“十四五”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编制,在建成中国首个以“极小种群”命名的县级植物园,基础上在大围山坝洒曼路河打造一个占地360亩河口极小种群植物园(二期)工程,收纳国家重点保护、极小种群、珍稀濒特植物物种近40余种、3000余株,有效地保护了河口县丰富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其他重要的珍稀濒特植物资源。在河口县曼路河建成云南大围山古老与模式标本植物回归示范园60亩,在园里种植木兰科、桫椤科、苏铁科、龙脑香科等32种1353株珍稀濒危植物。编制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合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采集、交易、利用野生三七、石斛等野生药用植物、兰科植物的行为。截至今年11月份,累计救助各类动物611只(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7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2只(条);“三有”动物34只(条);外来物种428只。(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