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省级科普基地数居云南省第二位

时间:2023-11-3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任维亚

近日,云南省科技厅发布了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认定名单,共认定37家单位为省级科普基地。其中,云南省红河州城乡规划展览馆、开远市图书馆、元阳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榜上有名。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省级科普基地17个,居全省第二位。

红河州城乡规划展览馆

红河州城乡规划展览馆于2017年11月开馆,是一座融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艺术性、科技性于一体的绿色智慧主题展览馆。

展馆以“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为展示主题,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和生动形象的展示手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红河州独特的历史民族文化,以及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滇南中心城市总规沙盘模型、《大美红河》主题飞行影院等互动体验区注重亲民互动,成为独具特色的科普资源。该馆已成为提升和展示红河州形象的新名片,是红河州的“城市会客厅”。

开远市图书馆

开远市图书馆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馆内分设报告厅、多功能展厅、综合阅览室、第一开架借阅室、第二开架借阅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儿童绘本主题馆、读者沙龙室、地方文献室9个服务窗口,2个自修区,馆藏各类文献资料46万余册。

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开远市图书馆一直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和科普教育,注重项目品牌活动的策划,主导实施了“七巧板”儿童科普阅读推广、开远市特殊儿童阅读疗愈、“阅读与成长”儿童分级阅读等项目,以讲座、沙龙、竞赛、书目、快报、展览等有效的科普阅读推广形式,举办“边读边绘”主题活动、“巧手捏世界”创意黏土趣味阅读活动、“小屁孩,大智慧”少儿趣味编程活动等特色活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为市民提供科普教育的场所,共计举办活动920场次,吸引近12000个家庭18400余名儿童参与。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于2019年3月开馆,位于元阳县民族文化浓郁、景色秀美的哈尼小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是元阳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室内一、二楼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静态展示区,三楼为哈尼哈巴传承展示区。“哈尼哈巴”意为哈尼古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哈尼古歌》是哈尼族民间歌谣,涉及哈尼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伦理道德、婚嫁丧葬等,是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自开馆以来,该馆免费接待讲解859场次,接待游客约48万人次,为展示和传播哈尼梯田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这些仅仅是红河州科普基地打造的缩影。近年来,红河州不断加强科普基地队伍建设,聚焦地方自然资源特色,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着力营造全民参与科普氛围,为全州创新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抓住科普活动“关键点”,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为载体,组织科普基地通过科普集中示范、科普讲解员进学校(农村、社区、企业)、科普进校园等方式开展科普宣传,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工业、生物多样性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为民服务、科普知识展示等。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多场次,开放科普基地80余次,公众参与15万人(次)。

按照“1+1+N”(即州科技局主导,县市科技部门联动,科普基地参与)工作思路,高标准打造科普基地示范标杆,全面推进科学普及载体建设,17家省级科普基地主要分布在个旧、蒙自、弥勒等8个县市,共有场馆类8家,科研教育类5家,生产示范类2家,人文自然类2家,涉及锡、紫陶、生物多样性、石漠化治理等领域,场馆内实物展品达3万件,研发有“本地民族文化非遗传承”“解锁湿地保护科普密码”等科普课程,共向参观群众讲解展示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等及紫陶生产工艺、植物标本、湿地保护等知识10万场次。(杜浩楠 任维亚/文 红河州科技局/图)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