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鄂嘉镇红山村委会的1200亩黄精进入采收期,吸引了湖南等地的药商前来收购。种植大户罗世剑这几天无比高兴,他家的地里挖出单个重量达150公斤的黄精“巨无霸”,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更高兴的还要数红山村的老支书王光平,开始采收以来,全村已出售黄精250吨,加上之前售卖黄精籽的收入,村民种植黄精收入已经超过350万元。红山村药材交易的火爆场面只是双柏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写照,在双柏县爱尼山乡、独田乡和妥甸镇和平村,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大批群众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致富路。
双柏县自2009年确定为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以来,聚焦道地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确定为“一县一业”产业来推进,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方位精准推进,全要素强化保障,打好产业牌,让药材变“药财”。
种“道地药材”。为了确保中药材的“道地”品质,双柏县从育苗、播种、施肥等工序入手,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种质资源库建设等工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扶持以药用植物的提取研发企业、以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经营企业创新发展,引进山东九间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昆明中药厂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为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夯实基础。
树“柏药”品牌。着力抓好商标品牌认证,组织县域内中彝医药企业、产业协会、经合组织开展商标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累计通过14个注册商标认证。道地药材百部品种被认定为良种。正在申报“双柏茯苓、双柏重楼、双柏白扁豆、双柏金银花”四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星创天地”2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户、工业大麻种植示范基地1个。爱尼山乡(中药材)被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石咢嘉镇红山村委会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爱尼山乡麻海村委会被认定为州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秘境爱尼山”“青山绿宝”“彝楚苓”荣获2022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
重成果转化。依托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深入挖掘以《齐苏书》为代表的一批彝医药书籍历史文化成果,以形成具有双柏特色的浓厚彝医药文化体系,重点打造以“疏风止痒汤”“肠痈汤”“草血竭汤”彝医药经典名方目录,打响、擦亮双柏“彝药”品牌。依托现有的民族医药文化基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下建成双柏县中彝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充分展示双柏中彝医药历史文物、中药材种植历史、药文化与养生、道地药材(动植物药)标本及现代中药材产品,营造浓厚的彝医药文化氛围。
延产业链条。结合双柏深厚的中彝医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优质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林地资源,在“中药材+”上努力探索,挖掘并开发出“中药材+美食”“中药材+康养”“中药材+文旅”等一批新业态,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帮扶双柏契机,采用双柏县道地中彝药材研制18个配方药膳,打造彝药药食同源经典菜肴共计20种。探索乡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爱尼山乡打造成药膳康养小镇。研发中药茶饮、养生药膳、养生药浴等“药旅融合”新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观云海”“品药膳”“住林宿”。积极与云南省农科院药植所等科研院所对接,力求在“中药材+彝绣”等芳香疗法方面寻求合作与突破。
强对外交流。积极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加强与高精尖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及药用植物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结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依托农科院药植所科技服务团的资源优势,帮助双柏县解决产业项目策划、品牌认定、技术培训、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8个、博士工作站4个。
目前,双柏县中药材种植户达1.34万户,种植面积达32万亩,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22万亩的139.09%,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达51.44亿元。中药材种植品种涵盖茯苓、白扁豆、佛手、重楼、黄精等61个。茯苓、佛手、滇黄精、金银花、滇重楼5个道地药材品种被纳入了全国中药材道地区划普查范围,“云药之乡”名片越擦越亮。(崔剑龙)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