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文旅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

时间:2023-11-1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戴铮

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对接绿色金融,鼓励盘活废弃房屋、古村落等存量资源,配合生态环境整治和实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开发研学游、文化体验游,让生态美景变成优美景区、河湖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与旅游观光结合……在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环境背景下,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保护优先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并举,突出规划引领、要素保障、业态创新,努力把普洱建设成“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提升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开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有益探索,稳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优势向旅游经济转化发展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普洱文旅着重做好“生态+”文章,在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来”。

 

按照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与方法,普洱文旅发挥资源优势,放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推进试点工作,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培育各具特色茶咖庄园、做强文化支撑、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下功夫,不断促使“+旅游”“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天士力帝泊帝生物茶谷、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普洱·祖祥万亩有机茶庄园、茶马古道旅游景区、那柯里茶马驿站景区等重点景区品质,优化爱伲庄园世界咖啡博览园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功能,引入特色民宿、夜经济、康养等新兴业态,丰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旅游综合带动力。

盘活存量资源释放旅游价值

针对旅游项目用地分散、不在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经营性项目无法独立选址、用地保障难等问题,属自然景观用地,协调不征收、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实际调整避让,促进城旅融合,争取城市周边景区用地支持,确保重点文旅项目规划布局范围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等,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按照湖库流域空间管控,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思茅港、镇沅秀山、糯扎渡等澜沧江沿岸旅游休闲示范区开发,为普洱市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深度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旅游方向)

为将绿色和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和产业优势,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普洱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普洱文旅邀请国内知名生态旅游专家团队赴思茅区、江城县、宁洱县、澜沧县、西盟县实地调研太阳河森林公园、思茅港、茶马古道、亚洲象监测点、勐桑洛小镇、景迈山古茶林景区、勐梭龙潭等项目,深入了解现有旅游资源、茶咖资源和其他自然、人文资源情况等旅游发展现状。

 

专家团队就普洱市生态旅游发展森林康养、碳汇、亚洲象和思茅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提出了宝贵意见。探索把森林生态、亚洲象保护、水环境治理与旅游产业发展、城旅开发经营等结合起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普洱,拟通过国有储备林、亚洲象保护、思茅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等项目申报,将 30%以内项目资金用作世界咖啡主题公园、城市游客中心、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实现生态与产业价值双提升。

当前,普洱文旅以政策引领、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融合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景迈山区域品牌打造等措施,发展多元绿色产业集群,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走出旅游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的普洱模式,使茶咖旅三产融合成为促进普洱茶咖产业结构优化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接下来,普洱文旅将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茶咖产业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等康养资源优势,开展茶咖文旅策划,做精“茶咖旅”一体化产品;培育建设普洱整董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挖掘生态及旅游资源,推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可研编制,加强亚洲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旅游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戴铮)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