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办事效率更高了。”“我们的口袋更鼓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简单的话语,是群众对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驻拜城县托克逊乡阔纳协海尔村工作队最好的评价。
驻村以来,工作队从建强村干部队伍、打造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入手,帮助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村民的支持与信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解决村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问题,工作队完善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一对一、多对一”帮带机制和“AB岗”责任制,在基层组织建设、惠民政策宣讲、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等方面,手把手传经验、面对面教方法,引导村干部在实践中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为激活村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工作队指导村“两委”从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将5名优秀青年纳入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通过参加培训、轮岗锻炼等方式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目前已有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队伍,村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现在大家学习、工作、走访都在一起,人际关系和谐了,综合能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在这样团结和谐的集体里工作,大家都干劲十足!”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拜克热•依地热斯说。
强队伍也要富村子。阔纳协海尔村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种植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申请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34万元,在村建设8座高标准覆被式温室大棚,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打造村级蔬菜基地。为实现“抱团”发展,工作队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买合木提•亚生牵头成立“拜城县家园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8户村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带动50余名村民从事大棚管理、采摘等季节性务工,人均日收入100元。
为提高科学管护水平,工作队定期邀请地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到村,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向种植户指导土壤管理、肥水配比、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田间管理水平,为农作物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村民阿提坎木•买买提家中缺乏劳动力,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合作社对接,帮助她在合作社稳定就业。“我现在在合作社从事田间管理工作,每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多亏了工作队的帮助。”阿提坎木感激地说。
工作队还通过招商引资、鼓励致富带头人牵头创业等方式,先后建起黑木耳种植基地、创业示范街等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动128人就业、21人创业,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能增收。
腰包鼓了,环境也要美起来。工作队先后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派出单位资金等1300余万元,硬化道路17公里,修建灌溉水渠8.2公里;购买太阳能路灯、垃圾船、垃圾桶等,在村主干道、十字路口等地安装、投放;与新疆绿色惠民生态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垃圾统一清运协议,定期清运垃圾。
为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制定了环境整治方案,组织工作队员、村干部、农民党员等成立了环境治理宣讲小分队,利用村民大会、入户走访等时机,向村民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积分制管理办法,积极动员村民参与院墙粉刷、土地平整、栅栏维修等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出行很方便。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好,我们生活得很舒心。”村民阿热孜古丽•热合曼开心地说。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队正以饱满的热情笃定前行。“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村民搭乘‘致富快车’奔向幸福。”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宋飞鹏说。(徐秀芳、陈建行、李旭锋)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