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据河口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新闻发布会消息,该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2.3亿元,是1963年的4076.67倍。
河口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于1963年,地处云南省东南边陲、中越边境,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因县城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
河口县委书记于洋介绍,河口瑶族自治县成立至今,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改革末梢走向对外开放前沿。实现了“百年商埠”向“开放之城”转型升级,“边陲小城”向“口岸明珠”美丽蜕变。
据了解,河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越南、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前沿窗口,是“南方丝绸之路”第二条通道。1897年开埠通商、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1954年开放中国河口—越南老街口岸,河口迅速发展成中国西南边境上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特别是近年来挂牌成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与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实现“五区”联动发展;先后建成北山国际查验货场、红河公路大桥及联检大楼,成为红河州内唯一获批的进口冰鲜水产品检验检疫口岸,开通中越双边首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河口口岸进出口总额在云南省对越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达到77.07%,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63年的30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22.3亿元,翻了4076.67倍,人均GDP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三,多项发展指标位列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5个边境县(市)前列。
河口,热带风光、边关风情、民俗风情、异域风情在这里融为一体,民族文化、农垦文化、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交织、交汇、交融,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潜能。河口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0%;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蒙河铁路、蒙河高速、河口至坝洒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昆河“复兴号”动车开通,城区5G信号的全面覆盖,建成区面积拓展至4.91平方公里,绿地率增至41.53%,绿化覆盖率增至44.6%,城镇化率跃升至61%。
河口瑶族自治县成立之初,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7%。对此,河口县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和“兴边富民三年行动”,15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面焕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重点培育青柚、香蕉、芒果等特色农业产业,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不断拓展。
通过组建国门党建一体化“大党委”,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采取“一线堵、二线查、破大案、市场管、基层防、促发展”等措施。河口连续3年命案“零发案”,2022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排名第64,全州排名第3。
于洋表示河口县谨定于2023年11月15日至16日举行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此次活动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民族团结为主线,对外交流为亮点,展示河口瑶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民族荣誉感、自豪感,增进各民族大团结。(杨婧瑶)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