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聚焦“强基础、兴业态、提品质、树品牌”的发展要求,深入实施“文化铸州”“产业强州”战略,最大限度发挥大理历史文化、美丽山水、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州共接待旅游者56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9.4%;2022年旅游综合增加值244亿元,占全州GDP比重的14.4%。2023年1至9月,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487.62万人次,同比增长63.9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75.89亿元,同比增长71.23%。
大理有“风景”,温暖舒服
大理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6个;年平均气温16.1℃,是品质旅游、健康生活、康旅养生、归心筑梦的首选之地。为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出游及消费需求,大理州不断丰富文旅新产品、新业态供给,推出一系列体验丰富、备受游客青睐的活动和产品以及推出景区分时段分区域优惠、旅行社服务公务出行优惠、旅行社精选线路产品优惠和旅游一站式服务优惠等文旅惠民活动,同时联合云南银联公司推出“百城百区”金融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云闪付APP抢券参与商户消费享受优惠。另外,线上通过“大理文旅”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推出“来大理怎么玩”系列,针对不同客群推出大理骑行之旅、夜游之旅、美食之旅、潮玩之旅、研学之旅、有风之旅等多条推荐线路吸引众多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体验“有一种生活叫大理”。
大理有“风韵”,耐人寻味
大理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历史文化的荟萃地。近年来,全州获得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文旅品牌、奖项100多项,很多殊荣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多个品牌成为全省首家。剑川县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大理州已有大理、巍山、剑川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是全省唯一入选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候选城市;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和“白族三道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大理世界级非遗项目“零突破”;大理州列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理古城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双廊民族文化街区评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全国第一个国际性的方志馆——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成;巍山文华书院等一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深受欢迎。全州共有白族吹吹腔、彝族跳菜等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各级文保单位达到638项,非遗项目723项,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6个镇、村、街入选全国首批非遗旅游小镇、村寨、街区。近年来,通过文旅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大气明理、和谐共荣的大理文化,让人向往,耐人寻味。
大理有“风情”,浪漫天成
近四年,大理承办目的地婚礼的数量年平均增长达218%,产值超亿元,增速全国第一,已成为国内热门婚礼目的地。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剑川古城每天都在展示着传奇的历史故事,见证着美丽大理风风雨雨;沙溪古镇、双廊古镇、喜洲古镇每天都在上演着惬意的理想生活,欣赏着匆匆过客熙熙攘攘;大理三月街、蝴蝶泉公园、龙龛古渡每天都在讲述着美丽的爱情故事,传唱着千年情歌卿卿我我。
大理有“风向”,自由通达
大理自古是“茶马古道”要冲、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今为云南北进川藏、南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是连接滇西八个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集散地,被列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昆楚大、大丽、大临、大瑞(大保段)铁路通车运营,迈入了“动车时代”。高速公路里程达873公里,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密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重点城市航线,目前机场航线达28条。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全面启动,旅游专线、环湖智轨、智慧停车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力打牢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基础。
目前,大理正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美丽山水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型支柱产业,不断推进“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出爱情、团建、夜间、体育、露营等与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出了双廊艺术小镇、凤羽大地艺术谷、中和书院等一批艺术创意基地和文艺集市,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大力发展旅居产业,把大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示范区。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