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是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极具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双柏县依托产业基础较好、草料资源丰富、群众养殖积极性高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打出“组合拳”、做好“牛文章”,切实把肉牛产业作为持续促农增收、尤其是破解农村“两无户”增收难题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打造。2023年1至9月,全县肉牛存栏8.9万头、出栏2万头,有养殖户1.24万户,实现肉牛产业产值2.35亿元、养牛户户均收入1.98万元。全县36%的农户均养殖肉牛。肉牛产业已经发展成一个体系健全、带动面广、效益凸显的富民增收“大产业”。
高位推动,规划引领。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实行县级领导挂包乡镇、县级部门挂行政村、干部职工联系重点户的肉牛产业发展挂联包保责任制,建立了“周汇总、旬通报、月调度、季总结、年考核+红黑榜”的机制,形成了高位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突出规划引领,出台《双柏县加快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强体系、五年见成效’,建设1个滇中牛保种场、1个滇中牛保护区、10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千头肉牛养殖企业、20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村,打造7个万头肉牛养殖乡(镇)、培育1个万头肉牛养殖企业,到2025年实现全县肉牛存栏11万头、出栏3万头、肉牛产业综合产值4亿元以上”的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配套政策,构建模式。围绕“养牛钱从哪里来”,制定了财政、金融、保险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构建了“养殖农户+保险承保+信贷支持+财政贴息+财政基金增信+特殊兜底”的政策扶持发展模式。协调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发了专属的肉牛金融、保险产品,推行肉牛保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肉牛活体抵押等多种方式抵押的信贷支持。给予低收入家庭户享受“保费控制在3%以内,贷款利率控制在3.6%以内、期限放宽到3年”等特惠扶持。县财政设立了200万元的风险补偿增信基金,同时对脱贫户、监测户等特殊户给予全额贷款贴息,一般户给予2.0%的贴息。对无法申请借贷、无法自行养殖等低收入特殊户,采取加入合作社,对合作社进行评级、授信的方式贷款购牛,并交由农户代养,或在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寄养等方式,实现“有牛养”“养上牛”。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保肉牛10141头,发放肉牛产业贷款6.8亿元。低收入养牛户实现了100%投保、100%贷款。其中,向490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发放贷款2488万元,帮扶养牛2213头;与企业合作为无养殖能力的96户农村低收入家庭代养(寄养)育肥牛240头,2022年实现户均增收1.1万元。建立完善肉牛产业全链条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县内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构建了“牛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一体化、市场化发展模式,把养牛户绑定到合作社、把合作社绑定到龙头企业,实现“单绑”或“双绑”发展。
健全体系,示范带动。围绕解决“牛从哪里来、怎么养、卖到哪里去”等问题,建立健全“1+2+7”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依托县内的2户龙头企业、6家规模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组建了1个牛超市(联盟),由牛超市及其服务中心统一组织购牛、集中办理保险贷款、负责定价回收销售肉牛。依托龙头企业设立了2个肉牛养殖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指导肉牛养殖合作社组织开展购进肉牛、隔离检疫、贷款办理、保险购买、价格评估等活动,定期举办饲养管理、品种改良、饲草收贮、动物防疫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建成屠宰加工生产线2条、建立了“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肉牛产品产业链,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3期3880人次,共培养“牛博士”52名,带动培养“牛专家”84名。依托金融保险机构、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生产经营主体、产销大户等,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金融保险、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饲草料保障、畜圈改造建设、粪污处理、买卖服务、帮扶监管7支服务队,实行经办人员每周三统一到“牛超市”服务中心坐班“快审、快批、快办”保险和贷款业务,全县建有肉牛冻精改良点34个、肉牛杂交改良率达55.8%,肉牛免疫密度达95%以上、病死率控制在1.0%以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优质饲草常年保有量达40000亩,2022年以来指导帮助117户低收入农户修缮、改造圈舍6084平方米。注重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切实加大项目资金、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肉牛规模养殖企业13家,规模养殖场66个(其中100头以上的8个),养殖大户1009户;养殖肉牛万头以上的乡镇有6个、千头以上的行政村有34个,分别占全县的75%、40%。(李光平 苏千淋)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