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梯田“新生”——解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红河模式”

时间:2023-10-3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罗德陞

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6月,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这10年,被誉为“雕刻在大地上的诗行”的红河哈尼梯田身披世界文化遗产的至高荣誉广为人知。

10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部指导的“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地成功举办。会上,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向各界嘉宾介绍了与意大利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协会缔结为友好关系的情况,守护哈尼梯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同时,双方就2024年意大利葡萄园景观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续签友好协议和在意大利开展哈尼梯田主题展达成了共识。

云上梯田大美无限,哈尼风情世代传承。申遗成功10年来,红河哈尼梯田魅力不减,为景观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红河模式”,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保护第一 守住哈尼梯田绿水青山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申遗成功十年以来,“坚持保护第一,守住哈尼梯田绿水青山”始终是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核心命题。

当地遗产保护管理部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科学、全面、完整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红河州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随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2022-2035)》等条例相继出台,红河州将“四域十片区二十万亩”哈尼梯田纳入保护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如今,哈尼梯田遗产区累计恢复生态植被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8%,恢复灌溉沟渠140余条451.3公里。

另一方面,加大遗产要素保护修复力度。沿用“三犁三耙”“木刻分水”等传统农耕技艺和水资源管理办法,哈尼梯田保护区通过数字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要素的日常巡查、监测力度,使森林、村寨、梯田、水系遗产要素得以系统保护,农耕文化得以完整传承,遗产价值得以合理利用,遗产功能得以完整延续。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走进元阳县阿者科村,抬眼森林郁郁葱葱,脚下梯田波光粼粼,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俨然世外桃源。阿者科村民们如今告别过去穷困的日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家家有收入,年年能分红。

这些变化得益于2019年2月启动的“阿者科计划”,元阳县人民政府与阿者科村集体联合成立阿者科村集体旅游公司,由政府出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高校合作派驻研究生和政府公职人员,无偿帮助村民管理公司,开发旅游项目并进行推广。公司组织村民整治环境、经营旅游接待,村民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管,公司将经营所得进行分红,通过多年努力,保护梯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梯田保护管理者、原住居民、外来游客共同守护活态遗产。

无独有偶。在红河县甲寅镇他撒村委会,当地的村民仍然沉浸在今年丰收的喜悦中,耕作一块田,拿三份收入,“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日趋成熟,让当地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不断提升梯田种植效益,近年来,红河县大力推广“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同时与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鸭苗助农”项目,以购苗补助、技术指导、订单回购等方式,实现了稳产增收良性循环。

一系列保护、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措施陆续展开,红河州逐渐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累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7.47万亩,累计16个产品获云南省“10大名品”;开工建设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全省第三位。

坚持守正创新 保护传承农耕文化

哈尼梯田有颜值,更有内涵。农耕文化、哈尼乡愁,是红河人文景观的“根”,亦是红河文化的“魂”。

悠扬的哈尼古歌不仅是梯田生产技术的全面总结,也是哈尼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集大成之作。

红河州紧紧围绕哈尼梯田世界级文化品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着力保护传承哈尼梯田文化。一方面,实施“哈尼古歌传承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和350支民族文化传承文艺队,开展哈尼古歌传承传唱展演活动,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另一方面,开展哈尼古歌常态化演出,“最美护田人”评选、“火塘夜话”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集镇等系列活动,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开秧门”等实景农耕活动,保护传承农耕文化,讲好红河哈尼梯田故事。

随着舞剧《诺玛阿美》在全国巡演;《哈尼交响·欢乐新春》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等纪录片曾在央视播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不断被擦亮。

岁月留痕,梯田“新生”。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创新与传承在这里交汇,红河哈尼梯田一步千年,历久弥新。(罗德陞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供稿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供图)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