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午街铺镇普泽村镇村党组织加强对韭黄产业引导,使“小韭黄”为农村留守人员解决了增收“大问题”。
据了解韭黄产业于2014年正式引入泸西县午街铺镇普泽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普泽、百菊村、路区等村种植,历经8年持续稳定发展。现已推广到雨洒、大水塘、河外、水塘、果吉、喷泉等多个村委会,总面积3600余亩,成为午街铺镇的特色产业之一。
组织“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由村党总支牵头组织“合作社”,加强对韭黄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韭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韭黄采收、转运分捡、清捡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技术。每年开展技术培训3至4次,培训总数达2-3千人次。同时,镇党委还安排农业科技人员挂联韭黄产业村组,在做好生产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强了对病虫害的监测、资料收集、市场信息调查研究等工作,将调查监测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种植户,有效提升了韭黄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组织“互助组”,帮扶“留守人员”。以村小组为单位由党支部牵头组织“互助组”,深入农户进行走访调查,对留守人员进行分类帮扶,将年轻力壮且有一定文化的组成田间管理服务小组和生产转运工作小组,经过技能培训后,专门负责韭黄田间管理和生产转运工作;将年龄较大、劳动能力较弱的人员组成韭黄清捡分级小组,经过清捡分级技能培训后,专门负责清捡及分级包装,村支部负责安排一个集中点进行分捡,行动不便的送到门上,转运人员负责运送和收回,让困难村民不用出门就能参加分捡务工赚钱。
组织“三支队伍”,优化“生产服务”。镇村党组织将留守人员分成3个小组,由党支部安排党员带队:一组负责田间韭黄田间管理服务,日工资收入120至130元;一组负责韭黄采收和转运分捡,日工资收入120元+运费;一组负责韭黄清捡分级,每人每天清捡30至40公斤,日劳务工资在60至80元;加上生产投资和销售延伸,就形成了一个产业生产服务链条,每一个环节都将带动一批人员就业增收。处于中间环节的田间管理、清捡分级、包装转运,正好帮助留守人员解决了增收难的“大问题”。
据悉,午街铺镇的韭黄产业实施规模化、标准化、节约化种植管理,产品由合作社及公司负责销往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市区,有较稳定的市场。一年可采收2-3刀,亩产量3-4吨,每公斤价6-12元,3600余亩,可为种植户创收6400余万元,带动9000多名留守人员增收,其中田间管理3600余人,日常分捡工5200余人,转运包装200多人。(雷林 泸西县午街铺镇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