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44年的党龄、4年的军旅生涯、36年的从警生涯、 12年的人民调解之路,他始终保持心系民生、公平公正、以理服人的本色。他就是李明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公安分局退休民警。
(图片右一为李明华)
2011年8月,李明华本该光荣退休,他却到社区成为专职调解员,在思茅区南屏镇兰花社区成立了“银发调解工作室”,一干就是十多年,形成社区调解中心为主、小区调解室、和流动点为辅的联动调解新格局。
真情是调解大门的钥匙
李明华充分运用“交心、谈心、知心、真心、舒心”的“五心”调解工作法,为群众化解矛盾,以很随和的语气和纠纷同当事人唠唠家常,也可以用交心的语气说说他们的心里话。选择时机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信服,从而认可调解。每次调解,都是一张笑脸相迎,热情接待、热情服务,主动了解双方当事人反映的情况,真心倾听,打开群众心扉。在兰花社区,很多人都会把自己“丢了面子”的事向李明华倾诉;居民都乐意接受李明华的调解,只要他“发话”,怎么解决就怎么做。
2019年12月,林某某反映,其将烧烤店以每月15000元给了鲁某某经营,已经租两个多月了,租金仍未支付。李明华找当事人鲁某某了解情况,通过走访其他经营者,实地查看经营状况,由于租金较高,加之经营不善,一个月很难交出租金。李明华与其它调解员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分析,提出建议,一是终止合同;二是免交违约金;三是当前支付3500元的租金,其余欠款于次月还清。
公正不偏私才能得到群众信任
让群众满意,保社会稳定,自己也有成就感,这是“兰花社区银发调解工作室”人员的准则。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公休日,只要群众需要,调解员都能随叫随到,从不推诿。在与群众沟通时,李明华说,“调解员要学会换位思考,调解时要人性化。一般当事人都要讨一个说法,求一个公道,因此对受到侵害或受到委屈的要给予同情,讲几句公道话和安慰话;对弱者的合法权益要保护,要理解群众心理,会用群众语言。”
2018年5月,社区接到小区居民李某某反映,其家厨房被搂上住户漏水下来造成墙体损坏,经与楼上住户高某某协商修复未果因而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调解一时难于进行下去。为弄清事实真相,调解员考虑再三,进行现场试验后堪查,让楼上住户放水浸泡,观察楼下渗水是否曾大?通过现场试验,楼下墙体渗水没有加大,由此证明渗水不是漏上住户所为。经到物业了解情况,弄清了建筑结构,该建筑房屋使用的是空心砖,因为防水没有处理好,楼顶积水渗入直接流到三层楼,从其当事人家厨房墙体渗出。弄清情况后,调解员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把渗水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给当事人解除了误会,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邻居。
“兰花社区银发调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后受理各类调解300余起,调处率100%以上,调节成功率为71%,李明华形成3本近10万字的调解笔记。
兼顾“法”与“情”,实现“和为贵”
为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李明华带领大家总结推行了在调解中将“情、理、法灵活运用”的调解原则,即动之以情,事半功倍,小事化了;晓之以理,明晰责任,心服口服;明之以法,三所联动,有效化解。他成为居民的贴心人。“有困难找李明华”成了当地居民的口头禅。“作为调解员,重在将法、理、情融合起来,当事人才能听进去你的意见。”李明华对调解工作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做的。
“调解不是‘和稀泥’,它是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懂法的过程。通过对当事人进行疏导教育,双方能接受的就及时制作好协议并签字兑现生效,一步到位,如有一方一时无法接受的,就做好当事人的工作,规劝引导当事人去法院走司法程序。”正是这样的工作理念,使“兰花银发调解室”的工作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认可。2021年7月,某小区部分业主因停车问题,情绪激动,集体堵塞小区出入通道。李明华第一时间到小区配合南屏镇派出所维持现场秩序,及时了解实际情况,配合市发改委、市房管局等部门组织召开业主、物管、开发商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协调会,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平息了业主情绪,稳定了小区治安秩序。
社区的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李明华始终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去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心中装着人民。如今,李明华仍然保持着10余年来的一贯状态,每天来到社区调解室、小区、流动点调解,没有节日假日,奔走在人民调解一线。他认为,当警察可以退休,但为党尽责、为民服务永远不能“退休”。(瞿园圆 普洱市思茅区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