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石膏箐村:支部建到产业链 聚力发展谱新篇

时间:2023-10-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李志成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石膏箐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支部建链、企业强链、合作社延链”的“三链”模式,聚焦“链”上发力、以“链”聚力,走出一条党组织引领、产业连片开发、村组增收、群众致富的产业型集体经济翻番新路子。

支部引领,构建“发展链条”。石膏箐村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在重点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识别年轻后备干部,选优配强村组干部,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依托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联系机制,构建“委员+党员+农户”模式,实行“1+N”帮带机制,由1名村“两委”委员分片联系,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5至10户农户“点对点”帮教种养殖技术,引领523户聚集到发展产业链上。实施“三培养”工程,将5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将3名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将8名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依托基层人才实用培训班,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实用人才、科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60余名,着力提供人才支撑。

企业助推,补强“产业链条”。推行“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进云竹(普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墨竹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传统和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精心培育甜龙竹、坚果等新兴特色产业,巩固茶叶、咖啡等传统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长短相结合的梯次产业发展结构,确保群众在全年每个季节至少有1至2个稳定的产业收入支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将零散种植转变为规模化格局、将零星收购统一为归总交易,通过党组织牵头,合作社发动,企业“订单”,动员群众规模化种植甜龙竹,提高甜龙竹笋的整体价值,推动乡村特色资源产业化,确保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合作社搭桥,串联“合作链条”。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石膏箐村竹丰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盘活闲置的甜龙竹基地出租给云竹(普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公司投资打造产业基地、交易中心,村组收租、合作社发动群众到基地务工的合作运营方式,让产业、基地、租金、务工相互串联成为闭环致富链。同时,将耕地里现存的甜龙竹移栽到集体人工林,由村级合作社负责组织村民按照技术标准种植、采收,统一销售给公司,每公斤合作社抽取0.1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维护合作社运营,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商定最低保护价。目前,甜龙竹市场价10元/公斤,按年产量约1吨每亩,一亩地可增加收入约1万元。村集体可按农户销售菜笋比例进行分成,预计每年总分成60万元,同时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厂房租赁协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同时,整合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百企结百村等项目资金,实现村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李志成 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党委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