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大营街社区:从“五难村”到“云南第一村”的蝶变之路

时间:2023-10-1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潘泉 张春明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大营街社区通过“党组织领富、党员带富、群众致富”,探索出一条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居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由远近闻名的“五难村”蝶变成“云南第一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社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成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面旗帜。

在发展过程中,大营街社区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五难村”变身“云南第一村”。20世纪70年代,大营街社区是有名的“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的“五难村”。改革开放以来,大营街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共同富裕的抓手,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发展乡镇企业,积累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大营街社区从建筑业起步,先后创办芝麻片厂、红砖厂、太阳能厂等乡镇集体企业,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实现了第一次经济腾飞。发展现代工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科技新型企业,迅速积累资本。在两厂的带动下,红塔铝箔纸厂、红塔铝型材厂、油墨厂、铜材厂、太阳能设备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迅速成长,为大营街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造就农村共同富裕典范。大营街社区探索走“留优质集体企业、保共同富裕”的改制之路,促进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经济结构。采用承包经营、租赁、拍卖、转让、股份制、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保留了8个骨干集体企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资金积累再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汇龙科技公司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盘活利用集体土地,依托当地的温泉资源、米线烤鸭等饮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投资建设汇龙生态园、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汇溪宾馆、玉泉寺等旅游休闲景区,为发展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22年大营街社区实现经济总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6元,成为全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典范。

加快打造幸福小镇。大营街社区大力实施领头雁、区域共建、先锋模范等三大特色党建工程,建强组织领导核心,通过“三步走”战略科学规划“幸福小镇”,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擦亮“云南第一村”名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大营街社区先后两次启动民居改造,建成别墅1482套、单元房112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幼儿入园全免费,居民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意外险,年满18岁可到集体企业就业,年满54岁可每月领取退休金,年满94岁、99岁可分别一次性领取5万元、10万元的长寿金,基本实现“幼有所育、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以大营街的乡村民族文化、深厚历史文脉、丰富的特色美食以及交通区位优势为依托,先后打造了汇龙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和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以陈氏浮雕文化馆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以米线和烤鸭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温泉休闲为主体的旅游文化、以玉泉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加快整体打造云南旅游新地标、玉溪旅游新中心、大营街乡村振兴的实施载体,建成新时代田园综合体,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进行工业区退二进三改造。

大营街社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从第二产业的提档升级入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晋红高速、泛亚铁路、高铁新城等区位优势,结合大营街特色传统文化及产业优势项目,着力打造集温泉度假、乡村民族旅游、乡村活态集镇、旅居康养于一体的滇中乡村民族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小镇。(杜浩楠/文 潘泉 张春明/图)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