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建水县碗窑村五显庙古龙窑人头攒动,中国2023年第十七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建水紫陶祭窑仪式在这里举行,30余名银发人才参加仪式。
早在4500多年前,建水先辈就已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烧制陶瓷器皿,历尽千年窑火,建水紫陶人不断提高烧制陶技艺,建水紫陶形成了“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被誉为“滇南琼玉”,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烧制的炉窑称为龙窑,烧窑有“火中取宝”之说,烧制时,每件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纹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建水紫陶历经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制陶人薪火相传,形成了他们独有的祭窑祈福仪式,一辈又一辈制陶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形式传递制陶技术、传承紫陶文化。建水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充分挖掘银发人才,组建建水县银发紫陶人才队伍1支成员32名,谭知凡、袁应德、陈绍康、马成林、谢恒等银发人才成为闻名遐迩的建水紫陶工艺重要传承人。
“银发人才”在紫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县紫陶协会,采取“党建+银发人才+小作坊”的形式,通过1+1+1方式,培养优秀的紫陶人才141人,107人自己成立了紫陶作坊,成为建水紫陶业界的中坚力量,在泥土中传承建水紧陶在历史沉淀、社会生活、传统古典美学、技艺创新四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让传统优秀的非遗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卢红艳 建水县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