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松东村以第四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以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为动力,充分发挥县城附近“卫星之村”、绿水青山“生态之乡”、古道马帮“驿站之所”及本土文化“传承之地”等优势,突出彰显“沪滇协作植深谊、党群同心筑新梦、产业发展求振兴、文明培塑展新颜”四个特色,全面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沪滇协作植深谊,锦绣千里结硕果。横跨千里的沪滇协作,让相隔千山万水的上海和绿春之间架起了坚固的友谊桥梁。近年来,松东村以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资金为主轴,统筹整合“十百千万”工程、“党建引领,六村同创”等项目资金728万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改造民房85户,完善道路、饮水、电力、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文化广场600平方米,建设古巷2个、网红打卡点1个。打造了“驿道文化”“文创园”茶文化体验中心、休息服务平台、农家乐及生态农业体验区等载体,实现游玩、体验、购买“一体化”服务,“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模式成效明显,两地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党群同心筑新梦,共谱时代鱼水情。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过程中,组织村内党员、回乡干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座谈会3次,召开群众大会5次,收集意见建议135条,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党员干部作出带头示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1570人次,群众配合拆违拆临50处1500平方米,村民主动拆除自家废圈舍、废厕所、废墙墟35处,腾出乡村建设新空间。组织动员干部群众主动腾退空间、自觉投工投劳,将纵贯村子中间的大冲沟填平,新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村党支部以资源共治共享的理念,真情实意抓民生,鼓足干劲促发展,实施有机茶叶提质增效、百香果示范基地、稻田养鱼、梯田栈道、农家乐等建设工程,村民就地务工260人,惠及全村470人,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同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成果,谱就了新时代的鱼水之情。
产业发展求振兴,文旅相济促交流。松东村积极响应“一县一业”茶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村内万亩茶园资源,坚持产旅融合发展理念,改造提升茶叶1000亩,引进实体企业与茶农合作,提高茶产品的产量和品位,推出了“松东壹号”散茶、饼茶、小片茶。打造松东电子商务平台村级联络点,茶叶、红米、八角、草果等农产品实现直播带货销售,结合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产品销往广东、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在房前屋后实施“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四微工程”,重塑“开门望景、凭栏赏花、进园浇菜、入院探果”的乡愁记忆,建设“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融合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等元素,全面打造村庄,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本土化元素的时代内涵。创作村庄logo图案,打造村庄水景观和人马驿道墙画,诠释水元素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展示古老马帮文化、农耕文化、刺绣文化等。深挖当地民间故事《妥底玛依之歌》中“兄妹锄暴安良,追求幸福生活”的感人情节,赋予妥底玛依花(当地一种白杜鹃花)以民族团结进步深意,并创作图案进行雕刻装饰展示,展现中华民族形象本土化元素。松东村凭其地理区位、自然景观、古茶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成为了一个县域打卡网红点,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
文明培塑展新颜,齐心共筑新家园。按照“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治理”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组建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治乱、治差、治危、治软“四治行动”,实践“先进有奖、落后有惩、护村有队、管水有制、种田有标、植绿有责、保洁有约”的乡村治理“七有”工作法。挖掘培育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事迹,组织评选“文明新风示范户”“清洁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好媳妇户”“好婆婆户”,引导群众见贤思齐,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小广场等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设立“一户一愿墙”,让群众表达自己的愿景。通过强化基层自治、提升人居环境、提高治理水平,不断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添枝加叶。(绿春县委统战部 大兴镇党委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