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深处有人家·品茶】一叶香茗 承袭千年

时间:2023-09-2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贺莹

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走进景迈山古茶林,感受“东方树叶”的天然原味、品朴素之道、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天人合一,恰逢此时。

(青黛色茶林与落日晚霞交相辉映,邓斌/摄)

此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素有“千年万亩古茶园”之称,其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11927.85公顷,是中国“六大”普洱茶山之一。抬眼远望间,这里郁郁葱葱、如木成林,讲述的是传承千年的智慧与生态理念。景迈山古茶林空间结构为三层,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在“三位一体”的结构下,茶树拥有了理想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其所形成的群落生物多样性,也使得茶林生长有了天然的“保镖”。当地人称:“树上的花蜘蛛会驱虫,地上的枯叶是肥料,倒下的枯木是养料。”同时,茶林中多种植桂树、多依、樟树,其散发的香味可以防治病虫害。

(落日前收回晾晒的茶叶和茶花,杨洪文/摄)

此间“清泉石上,茶香雅志。”1800多年前,布朗族祖先叭岩冷带领部族在景迈山种植茶树,他留有遗训称,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居住在景迈山的人们,也承袭着祖辈遗产,在景迈的密林深处,依山傍水地繁衍生息、靠茶而生。茶圣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景迈山古树茶这一份来自千年的底蕴之味,所包含的山野之美与修身之意,就在杯盏之中。浓郁而持久的茶香十分热烈,质朴之气与自然之味萦绕舌尖,能品味到春茶香强,夏茶弱,秋茶也弱,景迈茶越嫩越香,这是景迈香茗历经“修行”后的道与法。

(生态原始的景观风貌,周佳艺/摄)

此间“茶香涤浊,宜居宜家。”景迈山世居人民为大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不仅是种茶文化,还有制茶、品茶、民俗、当地艺术等物质和精神文化。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用了13年,十数年间,遗产地居民收入远远超过所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带动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古茶林的保护,实现了申遗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进程,也使得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景迈山的世居人民团结和谐、美美与共。(贺莹)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