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致力探索老干部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不断丰富学习教育内涵,深入了解老干部生活、精神所需,分析短板弱项、研究对策措施,以“三个一”构筑老干部学习教育矩阵,让老干部的学习不只是“夕阳红”,也圆了“年轻梦”。
组建一支“优质师资”夯基础。坚持广开视野、多元培育,不断壮大老年大学师资队伍,运用“管用、灵活、情感、互动”的教学法,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继续多渠道挖掘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增强师资活力;也将根据老干部的培训需要和教师授课反响,不定期对老年大学“师资库”进行补充和调整。目前,首批20名教师已纳入老年大学“师资库”,教师们正在结合课程内容、老干部需求实际,精益求精地完善准备课件。今年来通过“单位(部门)推选+个人推荐+考核评估”的方式,深挖全区资源,选择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林双全、李秀琼等区内离退休干部作为思政教师,同时也引入普洱本土遗风民间艺术团张定明、普洱市剪纸非遗技艺传承人闵惠萍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整合人才资源,激发学校内生动力。
打造一个“示范阵地”优布局。突出科学配置、均衡使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老年大学“文化养老”主阵地作用,将老年大学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按照试点示范、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本着便民利民、服务高效的原则,有效整合资源,合理设置教学点。设置音乐、舞蹈、书法等教室,健身房、乒乓球练习室等,配齐相关教学设备。新建书画展厅满足老年学员实际需求,今年来,高标准、规范化打造老党员活动室。配备了会议桌椅、电教设备,上墙了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实现了有场所、有制度、有设施、有党旗、有入党誓词、有学习资料“六有”标准,建成可以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党日、上党课、过“政治生日”的“实境课堂”。“我们还积极采取分点办学形式,全面推进区级老年大学提质建设,分别在全区7个乡(镇)、街道建成老年大学分校,在22个社区(村)、秀舞工作室等成立老年大学教学点,使老年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契合老年人的期待。”思茅区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付天美说。今年来,有700余人次参加课程学习,并举办处级退休干部读书班3期,离退休支部骨干培训班2期。
开设一批“本土课程”显特色。老年大学秉持“适其所需,授其所宜”的原则,将老年人的需求、兴趣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系统性与灵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统一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新思路。同时,更立足普洱本土文化特色,结合实际开设“普洱民族创作歌曲合唱班、非遗剪纸技艺传承文化班、思普革命史等地方特色课程;开设“思茅红色记忆”“老党员谈入党初心”等微党课,采取“演+讲+问”的“互动式”授课方式,让老干部近距离了解本土文化;精心研发“到访烈士牺牲地,感悟革命精神”体验课程,提炼打造“普洱茶文化精品课”“普洱咖啡文化体验课”等教学案例,逐步形成“聆听+参与+案例”的多维老年教育体系;录制拍摄微党课7期,并适时在“思茅区离退休工作”微信公众号展播。“刚退休的时候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无趣,到这里上学以后生活瞬间就丰富起来了,不仅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还扩大了社交圈,人都越活越年轻了”许阿姨乐呵呵地说。(瞿园圆 思茅区委老干部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