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泸西: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3-09-1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浩楠

9月11日,云南省红河州举行“强信心 重质量 快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泸西县专场。

泸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邓飚雷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泸西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经济运行平稳,社会事业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4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3.18%;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54元;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80元。

紧扣州委“337”工作思路和县委“1341”发展思路,泸西县按照“三个示范区”建设要求,引进魏桥创业集团共建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围绕云南宏合年产193万吨绿色低碳铝项目建设,州、县两级组建项目立项、土地报件、林地报批等23个专班,实现26天完成193万吨绿色低碳铝项目产能置换,2个月完成林地报批,45天完成5557亩内的林木采伐,项目批次用地9个月获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批复,累计挖填方1.36亿立方米,日均挖填方40万立方米以上,园区场平基本完成,项目已于8月27日开工建设。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约100万吨产能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193万吨产能全面达产后,预计每年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产业链直接吸纳就业1.2万人以上。

紧扣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泸西县制定了产业强县系列三年行动方案。严守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8.24万亩以上。坚持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成并认定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0个。成功创建省级“一县一业”蔬菜特色县,宏升、明康汇、天露等一批农业企业产品品牌和“泸西小香葱”“泸西高原梨”“泸西灯盏花”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以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落户泸西。加快全域旅游实施步伐,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省级金牌旅游村、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各1个。

聚焦低碳铝精深加工等6条重点产业链,泸西县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完善领导挂包企业制度。2022年引进固定资产产业类项目省外到位资金36.63亿元。出台43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2022年累计退税9854万元、降费2581万元,发放“乡村振兴贷”17.92亿元,兑现购房补贴431万元,A级景区门票减免补贴295.18万元。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县级118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9.92%;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9.82%。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政务服务事项1172项,“一门进驻率”98.74%。

泸西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抓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城区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持续开展南盘江泸西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洗葱行业、医疗机构污水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规范全县27个排污口的安全监管。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林长制体系,实施长江中上游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1.8万亩,持续加强林地、草地、湿地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古树名木保护。

同时,泸西县坚持民生为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2022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7.75亿元,2022年以来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资金8782.9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1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08%。行政村、自然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2%,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8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96%。

“下一步,我们将抓牢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后发优势叠加释放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十种鲜明导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合力攻坚,扎实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在工业强县上取得新业绩,在产城融合上迈出新步伐,在开放发展上呈现新气象,在绿色崛起上体现新高度。”邓飚雷表示。(杜浩楠/文 泸西县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