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名单公布,若羌县“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自治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是若羌县委宣传部于2012年创建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该项目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党的理论走进城乡基层的有效载体,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桥梁,让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生动、更加鲜活、更加多彩。“红枣红心”志愿服务项目宣讲团现有成员24名,他们中有党员干部、教师、医生,也有农民、商户、学生、妇女,个个都是政治素质高、口才好、熟悉基层、热爱宣讲的“百姓名嘴”。近年来,分别有2名宣讲团成员荣获“自治区优秀宣讲员”荣誉称号,7名成员荣获“自治州优秀宣讲员”荣誉称号,3名成员荣获“自治州十佳宣讲员”荣誉称号,11名成员分别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州党委宣传部组织的“时代新人说——我与祖国共成长”等各类宣讲演讲比赛名次。
“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宣讲团成员不断探索宣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定期组织交流座谈、培训比赛等,讨论宣讲提纲,分享宣讲心得,互相借鉴宣讲技巧经验,从宣讲稿件撰写到吐字发音,从肢体语言到面部表情,在细小细微的方面入手,刻苦修炼“内功”,做到在宣讲内容、宣讲方法上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身宣讲技能,力争宣讲成果深入民心。
凝聚宣讲力量,拓展宣讲覆盖面。在“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宣讲团的示范带动下,逐步成立了“县级干部宣讲团”党员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妇女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和各类宣讲小分队,各宣讲团、宣讲小分队分块担责、各部门积极参与,不断扩展“红枣红心”理论宣讲项目外延,丰富理论宣讲新内涵,逐渐形成大宣讲综合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圆心,以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卫生环保、法律援助等8个志愿服务分队为支撑,8个乡镇实践所宣讲队为拳头,23个实践站成立的百姓宣讲点作为辐射点,14个文明家庭、幸福互助院等作为宣讲实践示范点,分众化为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个体商户、农牧民、学生、妇女等广大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种养植技术、科普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等,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创新宣讲方式,增强宣讲感染力。打破原有“我讲什么,群众就听什么”的陈旧模式,把“以我为主导”变为“以群众为主导”,根据不同宣讲群体,采取集中宣讲与面对面宣讲“漫灌”与“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给谁讲、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深入乡镇、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等开展宣讲,确保每次宣讲都滴灌“人脑”,渗透“人心”。坚持以听众为中心,创新采用“凭单上菜”“见缝插针”“借台唱戏”“文化杂烩”等方法,用“苞谷馕”“拉条子”式的语言,用贴近群众的大白话、大实话去宣讲,用真情和爱心暖人。同时,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借助“乡村大舞台”“百日广场文化”“周末文化活动日”等载体,深入挖掘楼兰文化内涵,运用历史文化小故事、“若羌赛乃木”等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形式开展“宣讲+文艺”活动,切实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
运用信息手段,扩大宣讲影响力。充分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共产党员”“学习强国”新疆平台、“我的巴州”“若羌好地方”公众号等平台作用,自编、自导、自录“微宣讲”视频50余部,打造“云宣讲”活动,推动宣讲从线下走到线上、与移动端有机结合,使宣讲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各族群众不出家门也能享受到“一触即达”的党课漫游之旅。同时,精心制作适合网络传播推送的“小而美”“短而精”有分量、有影响、接地气、易传播的微短视频、图解、海报、H5、VR等理论宣传精品,为传统的线下宣讲插上一对“云翅膀”,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形成“最大正能量”,让党的声音在“云上宣讲”的传递下春风化雨,直达民心。
今年以来,“红枣红心”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巡回宣讲44场次,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宣讲21场次,受教育群众1.13万人次,获得了各族群众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反响。(刘向玉)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