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云南省普洱市不断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出台“惠”游普洱服务、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增开加密航线航班、打造精品演艺剧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各地游客落地普洱,旅游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景区、普洱太阳河公园、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等A级景区客流不断,全市接待游客2806.98万人次(快报数),同比增长53.68%。实现旅游总收入310.16亿元(快报数),同比增长76.98%。
文旅品牌“有颜有料”
普洱坚持高标谋划、高位推进,深挖融合之势、发展之机,为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添秤”助力,用有声有色的方式讲好“有颜有料”的普洱文旅故事,着力打响“千年茶韵·一城咖香”文旅品牌。
今年以来,围绕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目标,普洱加快中老铁路沿线旅游产品打造。促成沿线宁洱、墨江8个文旅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收集储备涉中老铁路沿线招商项目16个,向省级推荐澜湄第一港旅游度假区、南岛河咖旅融合、宁洱县重走茶马古道旅游体验带、墨江文庙创建4A级旅游景区等重点招商项目。组织旅行社对5条中老边境游线路开展踩线考察,重新与老挝方企业建立联系。搭乘中老铁路列车入境的74名东南亚旅游团队游客到达普洱,实现本地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团队“零突破”。
期间,普洱市钟林生专家工作站揭牌,澜沧“乡愁·民谣·冬日古茶之旅”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孟连县万人捉鱼大赛系列活动、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入选2023年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江城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镇沅县全国陀王争霸赛入选2023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宁洱那柯里申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批“最佳旅游乡村”、淞茂滇草六味中医药博览园申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茶咖“三产”融合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省级评审推荐至文化和旅游部,10个绿美景区列入市级典型奖励推荐名单。
文化惠民“走深走实”
半年来,普洱围绕党的二十大、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50个。举办普洱市第九届农民工文化节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艺术节,引进优秀剧(节)目演出11场,组织文化文艺活动1014场,惠及群众110万余人次。完成“文化大蓬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357场(省级下达全年任务780场),完成“四季村晚”17场(省级下达全年任务12场)。
推进“国门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江城县曼滩村、澜沧县阿里村、孟连县东乃村、西盟县马散村“边境文化小康村”示范项目,配备文化活动设备,优化创意文化空间,开展文化传承培训。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云上乡愁书院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群舞《摆出一个春天》争取到云南艺术基金资助奖补10万元、省级创作歌舞艺术精品奖补30万元、第十九届“群星奖”入围决赛作品补助经费和获奖作品补助经费30万元。
文旅市场“稳定有序”
今年上半年,普洱市围绕景区景点、娱乐场所、星级饭店、公共文化场馆等文旅行业重点部位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冬春火灾防控集中攻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加强市场服务监管。开展全市旅游住宿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组织2023年全市导游(讲解员)培训及职业技能竞赛,选拔1名选手参加云南省2023年导游技能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云南选拔赛获二等奖。办理旅行社许可业务6项、导游许可业务35项。今年以来,全市文旅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持续整治市场秩序。承办全国边疆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助机制工作培训班,与山东临沂开展对口交流协助,检查文旅场所1147家次,责令改正4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件,罚款6.9万元。办结投诉及求助303件,平均响应时长1分7秒,平均办结时长1小时8分12秒。办理退货3件,退款金额0.6万元。
下半年,普洱将坚持服务至上,打好旅游品质“提升牌”。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思路,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围绕思茅区,做好山水、园林、人文三篇文章。突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色,积极引进各类品牌商铺入驻,丰富旅游、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各类业态。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将茶咖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融入到城市更新中,创建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并植入点单式文化艺术元素,体现普洱的人文气质和风貌。(戴铮)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