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初中国开始发展高铁到今天,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以来,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与此同时,中国铁路建设的技术和能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铁路不断走出国门,助力更多国家的交通发展。
久久为功,厚积薄发,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为中国标准奠定坚强基石。“高铁竖硬币”和高铁如何让乘客感觉舒适都适用同一指标——平顺性。高速铁路线路的核心是高平顺性,概括来讲要做好五个字:稳、顺、平、检、修,这让中国高铁的平顺性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车厢内能竖硬币而不倒。路基、桥梁、隧道、钢轨、线路……这其中涉及到的环节、工艺、技术方方面面,甚至是轨道上的一个扣件,都将中国高铁的智慧、创新、坚持等发挥到极致。技术壁垒看似一张窗户纸,想要捅破它却难上加难,除了要跟时间赛跑,还要和环境抗争。正是无数铁路人的攻坚克难,使得中国高铁不断发展,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这些也为中国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唯一能在各种气候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运营高速铁路的国家,提供了力量和底气。
科技创新,共享共赢,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道路通,百业兴。”加快基础设施联通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一条条中国人修建的铁路不断延展,与世界各国共享高铁建设发展成果,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方案;一家家中国企业赴海外建设铁路,为东道国扩大就业、培训技术人才,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一趟趟中欧班列将中国产品运输到世界各国,同时带回沿线各国的特色商品,迅速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让“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高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到创新的基础上打下了扎实内功,使得中国高铁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完备发展,更多中国铁路产品进入了欧洲铁路网,完全可以做到量身定制,也让更多“中国创新”被世界认可。
善作善成,绘就蓝图,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谱写提速超越的蝶变乐章。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中国高铁正织出一张流动的巨网,改写着整个中国社会的时空格局,也提供着助力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高温、风沙等“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与“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世界高铁里程最长;从时速200公里的秦沈客专,到时速420公里的会车试验;从走出去学技术的“小学生”,到培训外国人的“国际教头”,短短的几十年,是改变落后运输面貌,推进国民经济主动脉建设的几十年;是中国铁路人自主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大步迈向世界先进的几十年;是不断提高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中国人出行幸福感的几十年;也是构建内通外联运输通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打开国际合作新格局的几十年。经过几代铁路人的奋斗,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高端产品的标志性工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和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世界高铁发展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大大提升了各国人民对高铁的认识,为世界高铁发展开创了崭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向攀 陈尹晓璇)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