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远行旅游,或者周末踏青,越来越钟情于“乡村郊野”之地。乡村旅游作为云南省普洱市最为活跃的旅游形式之一,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近年来,普洱市文旅部门系统谋划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与乡村产业兴旺紧密结合起来、与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城市人口的热情吸引到乡村,再通过休闲体验,把乡村的农产品、服务和口碑带出去。
(困鹿山朝阳映红樱花 陈发坤摄)
规划引领 助推乡村旅游升级
休闲度假为宗旨,乡村野外为空间,野性游居为特色。目前,普洱正围绕“一圈一带三廊道多庄园”区域重点,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修编,谋划建设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茶旅融合、咖旅融合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项目,积极推动思宁一体化城市周边、大昆曼、思澜高速、墨临高速和中老铁路沿线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最美乡愁旅游带。
深挖资源拓展乡村文旅产品
乡村的相对封闭特征,使得乡村保留有原有的优美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浓厚的民俗,让游客可以体验旅途中遇见的美好事物。近年来,普洱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销售、旅游观光、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生态水果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区。重点推介思茅港“澜湄第一港”、南岛河咖旅融合、露营、民宿等项目,收集整理露营地招商选址28个。
(秀山村河漫草甸丰美如画 镇沅县文旅供图)
盘活、用好普洱市乡村优势资源。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澜沧县“景迈山”、宁洱县“困鹿山”以及镇沅县“千家寨”等遗产地核心区优势资源,大力开发农文旅项目。完成4个边境县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补短板项目建设,启动实施18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建设。推进德安乡云源民宿、镇沅听风驿民宿客栈、江城县高山村边境渔村等一批民宿客栈建设,做实熙康云舍景谷芒卡温泉小镇、松赞芒玉峡谷山居酒店等项目建设,通过开发乡村文旅核心吸引力产品,以点带面,提升全市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打造典型 创建乡村旅游品牌
突出特色,打造示范项目。实施思茅港镇漫漫沙滩、野鸭塘河谷庄园、星巴克“共享价值美丽星村”示范项目、普洱咖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澜沧县景迈茶产业农村产业整合发展示范园、景东县安定镇乡村振兴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典型。组织实施了澜沧县糯扎渡镇三等新寨和大歇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助力打造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那柯里茶马驿站民居建筑与“山、水、林、田”融为一体,重现当年茶马驿站兴盛繁荣的景致,成为留得住乡愁、民族团结示范、特色乡村建设的新样板、新标杆。墨江孟弄乡隔界田村利用独特的田园生态原始村落和当地彝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初见成效。
(乡村陈列馆中“读”历史 陈发坤摄)
以旅游吸引物打造文游品牌。扎实推进“一碑一馆一园一基地”建设,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宁洱民族团结园、江城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申报成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塑造IP 推广乡村旅游线路
围绕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等主题,普洱制作了《漫游普洱生态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折页,涵盖绿三角原生态之旅、寻味问茶——普洱茶之旅、探寻非遗记忆之旅、中老铁路休闲之旅、无量山哀牢山森林自驾之旅、边境探秘之旅、民族团结——红色之旅、寻觅远山树林的味道——咖啡之旅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镇沅县成功推出“穿越哀牢”“茶王步道”等户外徒步旅游项目,宁洱县推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红色线路,景东县完成无量山国家步道线路方案,墨江县印制旅游宣传册《最美乡愁旅游地服务指南》,让更多游客开始了解普洱、走进普洱。
(村中小桥古色古香 宁洱县文旅局供图)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乡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日益凸显,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的乡村旅游将得到长足发展。接下来,普洱将统筹城乡产业,遵循市场需求,以乡村旅游吸引物开发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整合农、林、牧、渔等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载体,开发集生产生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农事体验、科教研学、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文旅项目,创新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做好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的内涵,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宣传资源及平台,结合墨江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孟连神鱼节等节庆、赛事,打造乡村歌舞表演、民族节庆等特色乡村文旅品牌,全方位向国内外宣传推介普洱有文化内涵、体验度高的精品旅游线路,增强普洱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戴铮)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