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当日,昌吉博物馆新馆举办了盛大的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现场。李涛摄
据悉,昌吉博物馆新馆由昌吉州博物馆、吉木萨尔县北庭研究院、昌吉市博物馆合并建制整合建立,于2022年3月开始筹备建设,历经一年时间,2023年5月18日正式挂牌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新馆总建筑面积14526平方米,展厅面积3627平方米,馆藏文物829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41件(套),博物馆共设4大展厅,一楼历史陈列展、二楼新疆名人展是固定展览,三楼为2个临时主题展厅,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昌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开馆仪式现场,一场古装汉服走秀、歌伴舞《只此青绿》营造了古风古韵的氛围,拉开了新馆开馆仪式的序幕。开馆仪式上,昌吉州文博院分别与自治区团校、昌吉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昌吉市第十四小学、昌吉市第五小学、昌吉市第七小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现场为11位“优秀小讲解员”颁发聘书;与会领导共同为昌吉博物馆揭牌。
颁发小小讲解员聘书。何春泉摄
一馆览万象,一眼望千年。开馆当天,博物馆推出三大展览。“丝绸之路天山廊道——昌吉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出文物约700件,以时间为轴,用实物、图片、文字、场景模型多形式,展示了从先秦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际的重大历史事件,着重展示昌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脉络;“情系中华爱满天山——新疆历史名人展”,通过人物故事讲述新疆历史;“丝路遗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币展”,展出大量中原王朝货币、古代西域地方货币。
昌吉州文博院党组书记张艳珍介绍,新馆在展馆面积、文物展览数量上都有很大提升,展示的手段和方法也更加新颖,用大量图文展板、辅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深入了解展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
昌吉博物馆是昌吉州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作为展示昌吉州城市文化形象的窗口和城市坐标,对促进昌吉州文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以文物—北宋镏金铜狮为原型的小狮子人偶憨态可拘,吸引参观者驻足合影。何春泉摄
张艳珍表示,今后要将昌吉博物馆打造成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文化高地,不断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使之成为昌吉州的历史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为昌吉州对外宣传的新窗口,为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后期,昌吉州文博院将继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扩大充实展陈内容,做好文物阐述和讲解工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讲好昌吉;推出“昌吉博物馆线上馆”,实现观众足不出户即可观看展览;持续开展流动博物馆走基层活动,满足基层群众观展需求;加强馆际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丰富本地展览内容,让更多本地人及时看到各省市的特色展览;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通过与高校、中小学加强合作,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刘新新、李涛)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