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擦亮旅游文化金字招牌。今年以来,《有风的地方》《漫长的季节》《战火中的青春》三部优秀作品,或以悠闲避世、市井烟火,或以民族记忆为基础,向国内外受众展示着云南的迷人面貌,彰显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浪漫之处。
去有风地方 传递大理新“声”
年初《去有风的地方》火爆全网,让“有风小院”成为了传播大理文化魅力,展示大理旅游多样性的平台,并把大理刘官厂村凤阳邑更为清晰地推到了公众眼前,凤阳邑在重要节点的游客量从百余人增加至近10000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去有风的地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木雕、扎染、刺绣……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量。
大理凤阳邑自然村隶属于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行政村,位于太和街道北边,下关往古城方向的214国道两侧,距离大理古城和下关市区均6公里左右。其间,一段茶马古道是村落久远历史的见证。沿着青砖灰瓦走进凤阳邑,白族民居风貌映入眼帘,小桥流水、古朴雅致,再来到“有风小院”,游客们可以种花、买菜、做饭、做香水柠檬茶,体验甜点和鲜花饼;也可以去骑马、采菌,去街边的店铺制作扎染作品。
在这里远离喧嚣,体验慢生活,独有诗意乘着“治愈之风”,传递着大理新“声”,翻山越岭让中国各地游客感受到了悠闲;漂洋过海,让国外友人也能享受到来自东方的静谧时光。
漫长的季节 展示云南工业魅力
2023年二季度影视剧,哪部实现了热度与口碑双赢?一定是《漫长的季节》,该剧以东北的一个陈年旧案为主线,讲述“老年侦探男团”“青春伤痕文学四人组”的过去与现在,以及穿插着他们周边或艰难、或罪恶人物的故事。整个剧集时代背景浓厚,故事发生地“桦钢”厂的宿舍、铁路、玉米地、街边小吃等都让昆明人感觉分外熟悉。事实上,该故事背景虽然发生在东北,但昆明是主要拍摄地。
导演说:“我很想证明的是,东北也是有四季的!我脑子里东北的样子,那里也可以五光十色,天也可以很晴朗,大家都积极地生活着。”东北和云南风土大不相同,但时间维度下世俗风貌让云南昆明很好地“融入”了东北的人情冷暖。剧里的“桦钢”即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昆钢),一直展示着云南工业的钢铁魅力。在昆钢,有山花、有青草、蓝天白云是它的背景。和剧里一样这里的人勤劳努力,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医院、小学、街边熟悉的小吃店等都是烟火的气息。伴随着时代发展,昆钢本部也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搬迁,未来本部钢铁产业搬迁后留下的近1万亩地将实施转型,以“文化+工业旅游+新兴城镇化”为主题,打造一个千亿级生态文明产业新高地。
走出昆钢,前往昆明的大街小巷,能看到承载历史氛围的官渡古镇,夹道相迎的鲜花浪漫,石林九乡的鬼斧神工……这里春日浪漫,夏无酷暑,秋高气爽,冬有暖阳。
战火中的青春 传播教育兴邦
近段时间,同样在荧幕上热播并体现云南的影视剧还有《战火中的青春》,该剧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背景,讲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教师、学子,在炮火硝烟中,南迁成立西南联大保住中国战争年代高等教育的薪火,全景式呈现着三校教师及学子的青春热血与艰苦奋斗的求学救国之路。剧组先后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等地,用影视传承着云南的抗战历史文化。
西南联大博物馆坐落于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校区内,在旧址能看到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的雕像和纪念碑,经常有游客在这里祭拜“一二·一”运动烈士墓。这个只存续8年的西南联大,让世界闻名的高校来到云南,师生们不仅在昆明,还去往了蒙自,在蒙自成立了西南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过去前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师生们从碧色寨车站下车,进入蒙自,这里的建筑充满法式风情,在蒙自南湖畔的临时校舍里,师生们发起了“南湖诗社”“湖畔绅士英语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把教育理想、读书之声传遍了蒙自,现在去西南联大蒙自旧址,行走其间,仿佛还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西南联大在云南的时间并不久,但却先后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技术获奖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172位院士等,让这里的人们进一步接触民主思想、独立思考、以及学术自由的空气。
不仅是这三部剧,随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司藤》《云南虫谷》《如果蜗牛有爱情》《冰雨火》《邪不压正》等影视剧的热播,不难发现,云南早已成为众多影视剧拍摄的“热土”。而这些影视剧也与云南共同携手,推动着文化旅游与影视制作共赢发展,助力云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贺莹)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