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非遗——普洱传统木雕技艺

时间:2023-04-1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戴铮 周晓 张雪 苏琳

振翅欲飞的甲虫、正在前行的螳螂、浑身长满纤毛的虫蛹……一件件构思巧妙、以假乱真的木雕作品从木雕头上细细的触角,到透明翅膜间的纹路都精细还原,这就是流传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木雕技艺。

(栩栩如生的木雕昆虫 费遥供图)

思茅传统木雕技艺历史悠久,并在传统木雕技艺中融入了思茅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艺术。据《思茅古城》记载,在1915年至1920年间,是思茅商贸鼎盛时期,以木、银、铁、皮等技艺经营马帮所需的鞍架、皮革、铜、铁制品的商铺林立。部分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经营着制作木工、马鞍、家具、轿子、屏风、雕刻等木匠铺。

(传统木雕非遗传承人费遥正在进行创作 蒲兴南摄)

“制作一件完整的木雕作品费时费力,每一件作品都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普洱市思茅区传统木雕非遗传承人费遥介绍,木雕技艺主要分为构图、制作粗坯、修细坯、修细节、打磨、修饰雕刻、着色上光、配置底座或做场景等流程,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硬、不易变形的木料,所需工具更是多种多样。2023年2月,思茅传统木雕技艺被列为普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傣家干栏式建筑 思茅区文化馆供图)

作为思茅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传统木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对思茅历史、工艺发展等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今,思茅传统木雕作品相继亮相省、市各类展览,1:1微缩木雕作品——傣家干栏式建筑被普洱学院民族文化馆收藏,思茅传统木雕技艺走上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路。

近年来,思茅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优质的旅游资源,走好非遗和产业、旅游融合发展道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戴铮 周晓 张雪 苏琳)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