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苏醒,“绿美”如约而至。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高原上新绿泛起,各色花儿追逐着开起了花骨朵,沁人心脾的花香随风而来,穿城而过的纳赤河将蓝天白云映入其中。一直以来,香格里拉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如今的香格里拉,城市景观纷纷披上了“绿衣”,随处可见的鲜花、绿化带,城郊的树苗正逐渐长成树林,各个村镇也变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随处都是花草树木,香格里拉每一处拐角的风景都预示着该市绿美篇章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全力打造绿美城市
香格里拉市聚焦绿美主题,城市建设实现了市民现代生活和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
一步一景,一路生花。漫步在香巴拉民族团结公园内,鸟语花香,犹如漫步森林,绿化带旁环卫工人为绿化带褪去冬日的“衣裳”,洒水车所到之处都散发出阵阵泥土的芳香,树荫之下随处可见的花卉映衬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如今行走在香格里拉的街头,城市的绿色景观就像是一层美好的滤镜,不断刷新着香格里拉城区的“颜值”,让这座城市处处都是“绿”的生机与颜色。
“香格里拉市区现在可真是处处有绿意。”如今,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市民们为绿色香格里拉的点赞声。香格里拉绿色城市建设顺应了城市发展新趋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让“绿美”城市的生态底蕴更加深厚,描绘出更美的城市图景,持续提升着“绿美香格里拉”的城市品质。
下足功夫治污治乱
实施绿化美化行动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香格里拉市党委政府清晰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
龙潭河发源于香格里拉市东面建塘镇勒德博山脚,由县城东南向西蜿蜒穿城汇入纳赤河,是纳帕海的二级支流。治理前,龙潭河两侧是市政街道,河岸两侧街道分布餐饮、娱乐、社区等多种类型场所,大部分场所因为没有完善的市政排污管网,将污水直排龙潭河,严重污染龙潭河水质,龙潭河上游长期沉淀有生活垃圾、动植物腐殖体、恶臭淤泥等杂物,治理前水体呈黑臭状态,龙潭河成为了群众口中的“臭水沟”。
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龙潭河上游水污染治理,通过环河道截污、河道清淤、修建活水设施等措施,到2020年,龙潭河上游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湖美,龙潭河上游水质从黑臭水体变为优良水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都直接喝龙潭河里的水。”回忆起之前的龙潭河,75岁的拉姆奶奶动情地说,之后水质慢慢变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冲天,人们都要避开河道走。近年来,党委政府对龙潭河进行了改造,河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水变清澈,小鱼也重新出现,河边的健康步道,成为大家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龙潭河的整治与变化,只是香格里拉市铁腕治污治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实际,认真研究部署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绿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香格里拉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全域联动增绿添美
又是一年植树季节,4月10日上午,香格里拉市直各部门干部职工开展了以“播撒绿色共建绿美香格里拉”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植树现场,大家热情高涨,有的扶苗栽种,有的挥锹铲土,整个过程分工有序,有条不紊。从散苗、运苗,到移栽、培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排排崭新的树为香格里拉增添了一抹新绿。
香格里拉市每年都组织发动各级干部职工及党员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如今已开展30多年。去年起,该市还以实施“绿美香格里拉三年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据香格里拉市林草局消息,2022年,按照《香格里拉市第二轮“百万林”造林绿化五年行动计划“种五树增五效”实施方案》,全市共种植各类苗木212.8467万株,其中完成香格里拉市2022年全民义务植树80.7573万株,参加人数84245人次。全市11个乡镇“百万林”造林及义务植树苗木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苗木成活率高,后期管护到位,造林成效显著。
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厚植人心,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公众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明显提高。2022年香格里拉市按时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造林任务。香格里拉市生态景观从沿河湖、沿路、沿村庄(简称“三沿”)绿化向国土空间全域延伸,景观功能不断增强,持续提升绿色颜值,全市呈现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良好格局。
从校园到公园,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小路,从机关场所到农家小院,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不论是城郊还是乡间田野,香格里拉市全域推进绿美行动,全市处处绿树繁茂、百花齐放。今日的香格里拉,一座绿美生态之城悄然崛起。在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全市各族人民正笃定前行。(洛桑央宗 香格里拉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